← 返回首页

深圳地铁巨亏334亿:轨道交通盈利模式的拐点与未来出路

发布时间: 2025-06-08 11:18:28

深圳地铁,曾经被誉为中国地铁行业的“模范生”,凭借“地铁+地产”模式赚得盆满钵满,然而2024年却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巨亏——全年亏损334.6亿元,相当于将过去五年赚的273亿元全部赔了进去,甚至还倒亏数十亿元。这一巨亏的背后,是房地产市场低迷、投资失利以及地铁运营模式本身固有矛盾的综合作用。

房地产投资踩雷:万科巨亏拖累深铁

深圳地铁2017年斥资600多亿元投资万科,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当时房地产市场火热,这笔投资一度被视为稳赚不赔。然而,房地产市场从2021年开始下行,万科2024年亏损近500亿元,作为最大股东的深圳地铁不得不进行投资减值,账面认亏334.6亿元。这起事件暴露出深圳地铁对房地产市场的依赖以及风险控制不足的问题。

高客流难掩运营亏损:地铁票价与成本的博弈

深圳地铁的客流量年年创新高,2024年突破30亿人次,五一期间单日客流更是突破1100万人次,位居全国乃至全球前列。然而,高客流并未转化为高利润。深圳地铁平均每张票价仅为4.3元,全年票务收入仅129.7亿元,远低于159亿元的运营成本(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设备维护、人员工资、电力等长期支出)。要实现盈亏平衡,票价需涨至约16元,这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实现,地铁作为公共交通工具,票价上涨幅度受到政策和民生的双重限制。

项目 金额(亿元)
2024年票务收入 129.7
2024年运营成本 159

深圳地铁已开通18条线路,总里程达595.1公里,线网密度全国第一,运营效率全球领先。然而,庞大的网络也意味着更高的维护和运营成本,包括电费、人力、设备更新等。高客流带来的高运营压力,进一步加剧了亏损。

“轨道+物业”模式撞墙:房地产市场低迷冲击盈利来源

多年来,深圳地铁依靠“轨道+物业”模式,在地铁沿线进行房地产开发,用地产利润反哺地铁运营。该模式在房地产市场火热时期曾风光无限,但2024年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导致深铁集团一体化开发业务收入暴跌46.23%,仅剩79.17亿元,而库存却膨胀至1035亿元,占总资产的13.86%。大量积压的楼盘和资金链紧张,严重制约了深铁集团的发展。

输血万科:救助与风险并存

面对万科的财务危机,深圳地铁三次出手,累计向其提供103亿元借款,以解决其流动性问题。这一举动既是履行股东责任,也是在政策压力下稳定房地产市场。然而,这笔巨额资金能否收回,以及万科未来的发展前景,都充满不确定性,对深圳地铁来说是资金压力和风险的双重考验。

全国地铁行业普遍亏损:盈利模式的困境

深圳地铁的巨亏并非个例,2023年全国29个开通地铁的城市全部亏损,北京地铁亏损额高达240亿元。即使是曾经盈利的武汉、上海等城市,也高度依赖房地产反哺或政府补贴。地铁行业的亏损根源在于其准公共属性:票价受政策限制,建设和运营成本高昂,客流量增长难以完全覆盖成本。

地铁行业转型:多元化探索与可持续发展

面对困境,各地地铁公司积极探索多元化自救路径,包括智能化运维降低成本、研发轻能源列车、加强TOD开发、引入商业广告等。 国家层面也推动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以期通过区域协同提升运营效率。然而,这些努力能否在短期内扭转亏损局面仍需观察。 深圳地铁的未来,以及整个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未来,都依赖于更彻底的改革,从票价机制市场化探索,到智慧运维技术革命,以及都市圈协同的顶层设计,都需要积极探索,才能摆脱对房地产和政府补贴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地铁不再只是“吞金兽”,而应成为城市发展的催化剂,这需要行业共同努力。

标签: 房地产市场从2021年开始下行 对深圳地铁来说是资金压力和风险的双重考验 深圳地铁2017年斥资600多亿元投资万科 房地产市场从2021年开始下行 万科2024年亏损近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