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银行,曾经的信用卡“双子星”,如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24年,其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信用卡业务更是成为业绩下滑的罪魁祸首。这标志着这家曾经辉煌的银行,正处于其发展历程中最危险的时刻。
信用卡业务:辉煌不再的“王牌”
广发银行是国内最早发行信用卡的银行之一,也是首家实现信用卡业务盈利的银行。在2003年至2012年的“信用卡黄金十年”里,凭借创新与市场化经营,广发信用卡与招商银行信用卡并驾齐驱,一度享有“信用卡之王”的美誉。然而,如今的广发信用卡却已风光不再,其市场地位和业绩表现均大幅落后于招商银行。
2024年,广发信用卡持卡用户数首次出现零增长,达到1.18亿;累计发卡量为1.23亿,而招商银行已不再关注累计发卡量,转而重视有效卡量,2024年其有效卡量达到0.97亿。在透支规模上,2024年招商银行信用卡透支规模高达9478.43亿元,而广发银行仅为3928.46亿元,在业内排名大致第十位。更值得注意的是,广发银行甚至不再披露其信用卡刷卡消费额数据,这暗示着其表现可能远逊于预期。 与2021年的2.42万亿元相比,2023年已降至2.22万亿元,进一步佐证了这一推测。
衰落的原因:多重因素交织
广发信用卡的衰落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发卡量与刷卡额的背离: 尽管发卡量看似庞大,但刷卡额的持续下滑暴露了广发信用卡面临的困境。 用户或许会被各种福利吸引办理信用卡,但难以真正使用,更别说透支消费了。这导致广发信用卡的透支贷款余额持续下滑,占个人贷款的比重从22.37%降至18.44%。额度使用率也持续下降,而透支业务正是信用卡的重要利润来源。
2. 激进的分期业务与客户投诉: 为了追求业绩,广发银行可能过度推销信用卡分期业务,导致大量客户投诉。2024年,广发银行共收到15531件监管转办投诉,其中信用卡类投诉占比高达86.4%。
3. 不良率攀升与资产质量压力: 广发信用卡的不良率持续攀升,从2021年的1.54%上升至2023年的1.59%,2024年更突破警戒线达到2.19%,加重了广发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
4. APP用户活跃度低: 相比招商银行信用卡APP的高活跃度,广发银行的“发现精彩”APP活跃用户数明显偏低,这反映出其在移动端用户体验和服务方面的不足。
5. 权益缩水与产品创新不足: 广发银行曾经以其丰富的信用卡权益而闻名,例如南航明珠卡和各种商旅卡。然而,近几年来,这些权益不断缩水,例如积分兑换比例提高、取消里程赠送和优惠券等,引发了大量用户不满,也严重削弱了其竞争力。在产品创新方面,广发银行也陷入了困境,缺乏能够吸引新用户的亮眼产品。
6. 内部组织结构调整与战略失误: 广发信用卡中心的领导层变动频繁,也对业务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此外,广发银行与花旗银行的合作以及后来的战略调整,也使其错过了信用卡业务的关键爆发期。2015年将打造中国零售银行排在战略布局首位,2016年银保协同则被提至零售金融业务之前,这一变化直接体现在了当年的业绩上。2015年广发银行的零售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4.5%,2016年该业务的同比增速就迅速跌落至3.92%。
未来之路:挑战与机遇并存
广发银行已意识到信用卡业务的困境,并提出推动信用卡从注重新增发卡向强化存量经营模式转变。然而,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在行业进入存量竞争的当下,广发银行对信用卡业务的依赖程度过高,核心业务的衰落对其整体经营状况构成严重威胁。
此外,广发银行的净息差持续走低,信贷成本高企,盈利能力弱于同行。房地产贷款的不良率也居高不下,进一步加剧了其经营风险。
关键数据对比
指标 | 广发银行 (2024) | 招商银行 (2024) |
---|---|---|
持卡用户数(亿) | 1.18 | -- |
累计发卡量(亿) | 1.23 | -- |
有效卡量(亿) | -- | 0.97 |
信用卡透支规模(亿元) | 3928.46 | 9478.43 |
信用卡刷卡消费额(亿元) | 未披露 | 44000 |
信用卡不良率(%) | 2.19 | -- |
信用卡APP平均月活(万) | 1800 | 4197.55 |
广发银行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挑战,也蕴藏着机遇。如何扭转信用卡业务的颓势,提升盈利能力,改善资产质量,将是其能否走出困境的关键。 这需要广发银行在产品创新、风险控制、客户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提升,同时积极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