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日本,大新闻可谓是一波接一波。先是小泉家族的第四代传人与老牌农协势力斗智斗勇,后有大阪世博会为了解决甲烷问题,竟然想出了“开井盖”这种奇招。本以为这些已经够精彩了,结果六月又爆出“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拖欠工程款”的消息,瞬间点燃了舆论。
“拖欠”、“中国”,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让不少人连标题都没看完就开始下定义,什么“文化输出”、“老中真坏”、“传统异能”之类的帽子满天飞。等等,这事儿是不是有点不对劲?不是说世博会的场馆必须由日本建筑商承包吗?这钱到底是谁没给?
深入调查之后才发现,这果然是日媒的经典操作,新闻学都玩出新高度了。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大阪世博会的“整活儿”远不止于此。
开幕即“翻车”:安哥拉馆紧急关闭,多国场馆仍在施工
虽然场馆还没完全建好,但日本还是不辱使命地按时举办了开幕式。然而,开幕式第二天,安哥拉馆就紧急关闭,官方给出的解释是“技术性调整”。尼泊尔、印度等五个国家的场馆也还在继续施工。
按理说,世博会这种国家级项目出现这种情况,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问题在于,这次闭馆的原因实在是太离奇了——竟然是赖账烂尾了!
五月份,被欠款的四家安哥拉馆承包商成立了“受害者协会”,在发布会上声泪俱下地哭诉,希望能尽快拿到工程款。这下安哥拉政府也懵了,我掏钱参加世博会,结果开幕才两天就闭馆,现在还被公开讨薪,但钱明明早就打给总包了啊!
一查,好家伙,总包大人根本没打算“独吞”,而是玩起了“复古分封制”,把工程层层外包,也不多,就转了6次。五月份,四级承包商停止打款,理由是三级分包拖欠了4300万日元的工程款,而三级分包商直接已读不回。等到五级分包商带着记者找上门,对方竟然回了句“不好意思,自家员工把装钱的保险箱偷走跑路了”。这剧情,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
更狗血的是,同样的欠款问题也出现在了中国馆。去年11月,二级分包商被大阪的一级分包商拖欠了3700万日元,原因是名古屋的总包欠一级分包1.1亿日元。但中国方面明明早就把钱付清了。日媒却打出大标题“世博中国馆拖欠1.1亿工程款,安哥拉和马耳他150人受影响”,但就是不说到底是谁没付钱,这春秋笔法,简直绝了!
虫虫危机与“军团菌”:大阪世博会成“养蛊池”?
五月份开始,世博园区内出现了大量的飞虫。世博协会调查后发现,这些飞虫竟然来自园区圆环南面的死水池,也就是之前地基塌陷的地方。由于气温上升,加上整个场地都是建在垃圾填埋岛上,场馆又靠近潮湿的海边,这三重Buff叠加起来,直接把这里变成了“养蛊池”。
更可怕的是,荣获吉尼斯纪录的世博会地标——世界最大单体木结构建筑“大屋顶环”,由于压根没考虑防虫防腐的细节,导致飞虫大量附着在上面,密密麻麻,看着就让人头皮发麻。这些飞虫还会一路飞进会场,甚至随机挑选“幸运观众”帮忙补充蛋白质,简直是“世博笑传之虫虫爆”。
而官方的解决办法更是“极具日本特色”,他们专门请来专家解释说:“这是摇蚊,不咬人,不吸血,但吸入尸体可能引发哮喘或过敏。我们正与专业公司紧急协商办法,尽快安装杀虫灯,喷洒杀虫剂。”这危机公关,简直让人无语。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五月底,大阪卫监所通报,“大屋顶环”南面的“水广场”检测出了军团菌。这个位置,和之前的死水池是同一个地方!
军团菌可不是什么善茬,它是致病菌!2023年,日本就曾爆出知名温泉一年换两次水,结果军团菌超标3700倍,导致游客死亡的案例。更离谱的是,大阪卫监所5月26号送检,29号报告检测出军团菌,31号发现军团菌超标20倍,但这段时间他们都在忙着举办喷泉灯光秀,直到6月4日才暂停喷泉表演。这操作,真是让人看不懂!
挑战人类底线的设计:两亿厕所与“密室逃脱”
如果说前面的问题还只是“小打小闹”,那大阪世博会的园区设计,简直就是在挑战人类的底线。整个世博园专门请了20个年轻设计师团队负责,结果设计师们给大家开了个“大眼”。
这是专为两岁以下儿童设计的园区儿童厕所——开放式、男女不分、毫无遮挡,一览无余。如此“匠心独运”的设计,自然招致家长们的一通怒怼。家长们纷纷表示,这种设计完全忽略了孩子的心理,简直是方便孩子们互相学习拉屎。
更让人无语的是,日媒竟然管这叫“中国式厕所”。这口锅甩得,真是让人防不胜防。
上一期客串的两亿日元的设计师厕所也“重磅回归”了。厕所种类相当丰富,除了普通男女厕所,还有40%男女混用的全性别厕所。每个厕所都设计独特,指示图标也很有创意。为了凸显理念,设计师还特地设计了出入完全相反的单行道双开门小隔间。
结果证明,这真是“远看大桥未久,近看大脑没有”。因为单开门导致入口的人压根不知道里面的人出来没有。更让人崩溃的是,即便你知道这种反人类设计,也架不住信号灯经常坏,有些灯还一直亮着。大家乖乖排队,结果发现厕所早就没人了。
门锁也是个大问题。正确的如厕流程是:入口进去,按下入口门边的按钮锁门、如厕,洗手前再按出口按钮解锁,从另一侧出来。如果这套“仪式”没走完,恭喜你,要么锁不上,要么锁死出不去。这厕所,简直就是“密室逃脱”!
无现金与“落汤鸡”:大阪世博会成“大型翻车现场”?
早在2024年,大阪就喊出了“首个全面实施无现金的世博会”的口号。这在至今还在用传真软盘的日本,可谓是自信又激动。
那怎么实现无现金呢?答案是:禁止园区使用现金,甚至把自动贩卖机的投币口都堵住。
结果,开幕第一天就有14万游客,世博园基站拥堵导致信号不好,刷不出入场码,刷不出码排队就更长,排队更长大家继续刷手机,刷手机导致信号更差,这下彻底成了死循环。为了避免拥堵,官方建议游客提前打印入场码拿着入场。
开幕当天还遇上了下雨。按理说,这事儿似乎不算严重,但是,世博园大多数休息区设计压根没考虑雨天,因为他们没顶!倒是设置了不少凉亭,结果为了打造独具吸引力的休息设施,他们在顶部竖了750块坚硬的花岗岩遮阴,每块重90至250公斤,离地最高9米,来回绕了好几圈。这要是掉下来,后果不堪设想。
官方还鼓励游客轻装出行,为此,只要带轮子的行李箱,无论大小一律禁带。如果远道而来参观的游客,可以将行李寄存在园区,但要收费1万日元。更离谱的是,你都收钱了,现场居然最多允许寄存200件。而开幕当天游客有14万,这简直是在抢钱!
至于部分场馆漏水、食堂饭菜太贵还要交座位费、唯一直通梦洲的铁路因故障停摆1小时导致游客滞留,还有把比亚迪车标扣了吹国产自动驾驶之类的“小问题”,就不一一细说了。
总而言之,大阪世博会就是一个“大型翻车现场”。
昔日辉煌不再:日本“匠人精神”神话破灭?
大阪世博会的种种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对日本“匠人精神”的质疑。不可否认,上世纪由于经济文化领先的因素,国人对日本有了许多不切实际的仰望。从此之后,类似日本“匠人精神、马桶刷8遍”的高论甚嚣尘上。但随着“失去的三十年”的衰退,如今它正变得越来越去实向虚。
1970年代处于繁荣期的日本在大阪世博会上,以“人类的进步与和谐”为主题,向全球展示了一个社会进步、科技发达的日本。但在经历了“失去的三十年”之后,如今的日本正迎来“失去的四十年”。无论是国家发展或是社会进步,无论是办一场盛会还是做一个产品,脚踏实地才是最重要的。
以下是上海世博会与本届大阪世博会的吉祥物和场馆设计对比:
项目 | 上海世博会 | 大阪世博会 |
---|---|---|
吉祥物 | 海宝,蓝色,代表水和生命,寓意和谐与未来。 | 丑萌的生物细胞形象,红、蓝、绿三色,象征生命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
场馆设计 | 突出中国特色和文化元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 设计风格前卫大胆,但实用性欠佳,如“密室逃脱”厕所和易积水休息区。 |
2025年7月8日是安倍晋三遇刺3周年,作为战后日本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在他任内完成了申奥申博,并通过安倍经济学试图扭转经济,让战后日本迎来了第二长的经济景气期。在他成功申办大阪世博会的2018年,日本名义GDP近五万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三。而等到举办的2025年,日本GDP已萎缩至4.2万亿,即将被印度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