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政策的“靴子”终于要落地了!7月9日这个时间点,变得越来越关键。就在7月8日,白宫已经宣布,对14个国家的部分商品征收25%-40%不等的关税。时间紧迫,直接划重点:美国发动关税战,目标直指中国,而东南亚、墨西哥、加拿大等,都是中国商品的重要转运地。
越南已经率先和美国达成了协议,用部分商品的免税待遇,换取对美国出口商品20%的关税优惠,这无疑给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谈判的“模板”。最新的消息显示,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分别被征收25%的关税。
当然,细节还有待进一步披露,但参考越南的模式,通过转产地的方式进入美国,可能会面临第三方额外关税的风险。
关税落地,市场真的消化了吗?
目前来看,市场似乎已经消化了关税带来的最坏预期。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关税政策落地后,其他国家会采取什么行动?比如,金砖国家会议再次提及减少美元贸易的讨论。现在美元指数走弱,很多国家的央行为了维护国家储备,不得不选择抛售美元。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很多非美国国家的货币对美元升值,而这些国家又是对美出口大国,汇率差已经接近10%。目前还处于谈判阶段,很多贸易数据尚未反映出来。更大的后续影响是,很多被征收关税的国家,并非单纯的国内制造,而是依赖转口贸易赚取外汇。
中间的差额到底有多少?如果出现第三方转口额外征收40%关税的情况,肯定会先打击洗产地的贸易额,也就是转口国的进出口贸易数据会减少,这些国家的财政收入是否也会随之降低?
债务危机暗流涌动?
更需要警惕的是,很多国家在过去十年不断发债,借的钱总是要还的。当然,国家与国家之间,赖账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钱以外的代价会更大。
对美国来说,赚钱并不是唯一目的,真正想要的是世界的主导地位。钱和债务,只是用来控制其他国家的筹码。
这场大戏的主角是金融货币战,而事实上,从美元指数跌破102之后就已经开始了。关税战和美联储是否降息,目的只是为了拖延时间,解决美国今年8月到期的十年期国债。
市场很容易被媒体误导,认为美国不降息就会破产。但如果真要破产,日本和欧盟是否应该先破产呢?
我们可以简单对比一下主要经济体的债务情况:
经济体 | 债务占GDP比重 |
---|---|
欧盟 | >200% |
日本 | >250% |
美国 | 130% |
目前美股的收益率在4%的情况下,也超过了GDP的200%,看不到美国有任何紧急的泡沫破裂风险。而日本,3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升至3%以上,日本央行还未曾加息,长债已经在市场被抛售。有交易员预示,日本利率还会继续上升。
美国早已开始布局
美国在这场大戏中,是最早选择退场的人,通过借钱、加息、停止QE、量化紧缩以及加关税等一系列操作,收紧海外投资,将资金集中到美国,吸引全球资金追逐美股,再压低美元汇率,让其他国家降低美元储备,削弱他们的防御能力。
美汇下跌对美国有什么影响呢?除了进口商品可能贵一点,对生活在美国的人来说,其实影响并不大。但对非美国国家来说,影响就很大了,一方面削弱出口市场,一方面降低国家储备资本,一方面又造成出口国经济压力,推高债务杠杆。
与其担心别人有没有事,不如担心自己的杠杆水平。很多人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忽视了糖衣炮弹里包裹的是未来10到20年的毒药。这是一个大的周期转变,站错队、站错边,想要翻身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