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云变幻的股市中,如何才能做到稳如磐石,安心赚钱?许多投资者将目光聚焦于选股和择时,却往往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仓位管理。本文将深入探讨仓位管理的重要性,并分享几种实用的仓位管理方法,助您在投资之路上稳健前行。
仓位管理:投资的战略部署
如同将军排兵布阵,投资者也需要精心规划自己的资金配置。资金就是你的士兵,而仓位管理就是你的战略部署。不懂得分配兵力,即使拥有雄厚的资金,也可能全军覆没。尤其是在市场波动剧烈时,合理的仓位管理能让你处变不惊,抓住机会,而不是疲于应对亏损。
研究表明,长期投资中,择时和选股所占的收益比例不到10%,而超过90%的收益来自于资产配置,其中仓位管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硬币游戏的启示:仓位管理的重要性
让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硬币游戏来理解仓位管理的重要性。假设你拥有100美元,参与一个猜硬币正反面的游戏,猜对赢100%的收益,猜错损失50%。你拥有240次投注机会,可以选择每次all in,或者每次只投入50%的仓位。
直觉上,许多人会选择all in,因为赢的概率和输的概率相同,但赢的收益是输的损失的两倍。然而,结果却可能出人意料。
模拟结果显示,每次all in,最终资产低于100美元的概率超过50%,即亏钱的概率过半。而每次只投注50%,亏钱的概率仅为0.41%。更令人惊讶的是,从收益上看,all in也大幅落后于每次投注50%的策略。例如,投注50%的情况下,最终拿到10亿美元以上的概率高达37%,而all in只有7%。
这个简单的游戏有力地说明了仓位管理的重要性。仅仅改变仓位管理策略,就能显著影响最终的投资回报。
分散化:控制风险的基石
仓位管理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分散化。投资者应该购买多少只股票才算合适?
投资多只股票的根本目的是控制风险。如果一只股票表现不佳,其他的股票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那么,购买多少只股票才能实现有效的分散化呢?
数据显示,随着股票数量的增加,投资组合的风险会快速降低。当股票数量达到5只时,风险已经下降了超过80%。之后,风险下降的速度会明显放缓。当股票数量达到20只时,投资组合的风险与市场整体风险基本相同。
另一方面,研究表明,投资大师们最为重仓的1到20只股票往往能跑赢大盘,而剩下的股票表现平平。最重仓的1到5只股票跑赢大盘的概率最高。芒格甚至调侃巴菲特,如果去掉他最成功的十只股票,他的持仓就显得平庸。
这是因为投资者对不同股票的了解程度是不同的。如果持有的股票数量过多,反而会分散注意力,难以深入研究。
综合来看,散户投资者持有的股票数量最好在5到20只之间。少于5只可能导致风险过于集中,超过20只则可能分散过度,影响收益。
三种仓位管理方法
确定了持股数量后,如何决定每只股票的仓位比重呢?
- 天真分散化(Naive Diversification)
最简单的方法是平均分配资金。例如,如果你想购买10只股票,总资金为100元,那么每只股票都投入10元。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却被专业投资者称为“天真分散化”。
大量回测和研究表明,天真分散化的分散化效果非常接近于马克维茨提出的最佳投资组合,甚至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可能更好。对于投资新手来说,这是一种非常稳妥的选择。在对股票了解有限的情况下,盲目分散或盲目重仓都可能带来损失,不如平均分配,依靠系统稳定赚钱。
- 风险评价法(Risk Parity)
这种方法根据风险程度来决定仓位的配比,深受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全球绝大部分养老金和保险公司都使用风险评价法来配置仓位。
风险评价法的核心是让投资组合中的每一个资产都贡献相等的风险。例如,你手上有10只股票,有些是稳定安全的投资(如苹果、微软),有些是波动较大的投资(如比特币)。在风险评价的配比方法下,你需要给苹果、微软等风险较低的股票较大的仓位,而给比特币等风险较高的标的较小的仓位,最终使它们提供的风险占比相同。
这样可以平衡每一个资产的风险贡献,构建一个相对稳健的组合。风险评价法的风险收益比极高。
虽然风险评价法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它需要根据每只股票的波动率等风险指标进行精确计算,但根据风险配比的思维值得借鉴。
- 巴菲特配比
这种方法是我个人最为推崇的仓位管理方式。巴菲特说,与其把鸡蛋放到不同的篮子里,不如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它。他曾表示,对你所做的每一笔投资,你都应该有勇气和信心将净资产的10%以上的资金投在它上面。这说明巴菲特推崇一定程度上的集中投资。
巴菲特集中投资的仓位管理风格体现在他的前五大仓位(苹果、美国银行、美国运通、可口可乐和雪佛龙)占据了总仓位的四分之三。芒格则更为极端,他的基金会只持有伯克希尔哈撒韦和Costco两只主要股票。
芒格解释说,Costco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失败的可能性在他看来几乎为零。如果你不是一个一无所知的投资者,如果你真的有选股的能力,那么买三只股票就足够了,买50只股票反而会损害收益率。
巴菲特和芒格这种集中投资理念的精髓在于,他们通过高度的认知来抵消风险。当你对一家公司有深刻的理解,熟知其商业模式、管理团队和未来前景时,你就有信心在股价被低估时加仓,也有信心在面对大幅波动时坚持长期持有。本质上,这就降低了投资的风险。
巴菲特曾说,风险来自于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对于绝大部分散户而言,真正的风险并不是买了波动太大的股票,也不是分散化做得不好,而是在没有对投资有足够的认知时就盲目买入股票。
如果仓位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地控制风险,而散户的风险又主要来自于对股票的认知不足,那么把更多的资金放在你足够了解的股票上,实际上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风险控制方法。
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研究透彻太多的股票。深度了解一小部分股票,然后集中投资,或许是对于散户而言最好的仓位管理策略。
我个人并不建议像芒格那样极端,只投资两只股票,因为绝大部分人没有像他那样强大的调研能力和深厚的洞察力。盲目模仿只会面临更高的风险。对于散户而言,最好是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进行集中投资。我个人的投资就是遵循着巴菲特配比的思路。我现在持有大约15只投资标的,其中仓位最重的这前五个标的就占了超过我一半的仓位。
动态仓位管理:与时俱进的策略
仓位管理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市场和自身都在不断变化,需要不断地进行动态管理。动态仓位管理包括两个部分:
- 针对市场和个股变化的动态管理
当手中的仓位发生变化后,应该如何处理?如果你看好的股票涨了或者跌了,它占你的仓位已经变得过重或者过轻,是否应该重新调整它的仓位?
研究表明,效果最差的是完全不做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你的仓位在一定时间后会严重偏离原来的投资方向,风险容易骤增,最终损害收益。而效果最好的再平衡方式非常简单,就是每年做一次再平衡。在每年的固定日期,将仓位重新调整成原来的配比。这种方式不仅交易成本最低,而且风险收益比也最好。
- 根据自身认知变化的动态管理
投资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对于投资的认知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深化。当你对某只股票的理解加深,那么相应的,你的仓位也需要进行动态的管理。
巴菲特的可口可乐投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并非一开始就重仓,而是在1988年首次买入,两年后用之前两倍的资金增持,到了1994年,又用比之前两次加起来还多十多倍的资金,一口气从3700万股增加到3亿股,使可口可乐成为他当时的第一大重仓股。
在这个过程中,可口可乐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是投资人的认知在不断深入。这就是典型的根据认知来动态调整仓位的方法。
提升股票的认知需要时间,这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你需要对这只股票有足够长时间的跟踪,才能够提升你的认知,最终掌控这只股票,让它真正为你赚钱。
我们经常说,投资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敬畏的是未知。知道自己有不知道的东西,才能将投资的风险有效控制。
具体的做法是像巴菲特一样,先小仓位买入,再不断提升自己对于股票的认知,然后再根据认知的提升逐步加仓,最后抽准机会,一击命中,正如《孙子兵法》所说:“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我建议新手一开始可以简单使用天真分散化来进行投资,重点是分散风险,避免未知风险带来不可挽回的冲击。接下来就是不断在投资中加深对于股票和风险的认知,然后随着认知的不断增加,逐渐加仓少数几只最看好的股票,以此来最大化整体的收益。
纪律与执行力:仓位管理的关键
仓位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强大的纪律性和执行力。再精妙的策略,如果缺乏纪律和执行力,也只是纸上谈兵。市场的波动、情绪的起伏都会成为我们偏离初衷的诱因。在纷繁复杂的资本市场中,唯有以纪律为准绳,才能够在诱惑和恐惧中保持理性。仓位管理的艺术归根结底是自我管理的艺术。只有当我们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够在风险和收益的天平上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总结
合理的仓位管理是投资成功的关键。通过分散化、风险评价法或巴菲特配比等方法,结合动态调整和严格的纪律性,投资者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提高收益,在股市中安心赚钱。切记,投资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稳健的策略和长期的坚持才是成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