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克萨斯州突发洪水,瞬间吞噬上百条生命,其中包括28名参加夏令营的孩子,这本该是举国哀悼的时刻。然而,从华盛顿白宫传出的声音却让人震惊!白宫发言人面对镜头,竟然轻描淡写地用“天意”来解释预警系统为何没能阻止悲剧。洪水凌晨来袭,人们都在睡觉,这难道真的是一句“天意”就能推卸责任的吗?
这句轻飘飘的“天意”,像一块巨石砸碎了美国长久以来标榜的光环。这番言论的荒谬程度,简直超越了以往。至少前任发言人的语无伦次,还能归咎于业务不精,而如今这位发言人却能眉飞色舞地宣布一场百人死亡的灾难是天意,仿佛这是一场值得庆贺的胜利。
难道美国的宗教神话里总有上帝发大洪水灭世的故事,是因为他老人家被凡人甩锅甩得忍无可忍?这句“天意”的辩护,居然还有一群“专业人士”急着洗地,煞有介事地科普 “Act of God” 是一个法律术语,指不可抗力。学了点外语,就迫不及待地为美国主子的荒唐言论寻找合理性,这种深入骨髓的奴性,比灾难本身更令人叹为观止。
洪水是天灾,是不可抗力没错,但一个号称拥有最先进科技、最完善制度的政府,其发言人面对上百条人命的消逝,第一反应不是检讨、不是问责,而是微笑着切割责任,这本身就是一种逆天的操作。
天意?这锅两千年前就甩不掉了!
这种甩锅给天意的逻辑,连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封建王朝都自愧不如。《孟子》早就把这种论调批驳得体无完肤:厨房里有肥肉,马厩里有壮马,老百姓却面带菜色,野外饿殍遍地,当政者却说,这不是我的责任,是年景不好。这和拿着兵器杀了人,然后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中国的政治哲学里,天意从来不是这么用的。天与人是相互感应的,上天降下灾祸,恰恰说明当政者失去了德行,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有作为的君主,首先要做的是下罪己诏,向天下承认自己的过失,然后立刻调动全国力量救灾。他们要做的不是甩锅给老天,而是战战兢兢地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够好,才惹得天怒人怨。
如果当政者胆敢把天灾当成免责金牌,那等待他的将是更强大的天意,比如“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比如“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天意的终极体现就是民意。
一个自诩为21世纪最发达、最民主的国家,其政府的道德水准和责任担当,竟还不如2000年前的东方专制君主,这幅景象足以让全世界的观察家们跌破眼镜。它清晰地表明,那些挂在嘴边的民主、自由、人权口号,不过是一层脆弱的窗户纸,轻轻一捅,露出的就是中世纪领主对待农奴般的冷血与傲慢。
美国灾难地图:见死不救已成常态?
德州的这场洪水绝非孤立事件。审视近年来的美国,你会发现一幅由无数悲剧拼接而成的触目惊心的灾难地图。这幅地图清晰地揭示了一个事实:这种见死不救的模式,已经内化为美国治理体系的顽固基因。
-
夏威夷毛伊岛大火:一场本可控制的山火,最终演变成致命火灾,历史名镇拉海纳几乎被夷为平地,上百人丧生。夏威夷拥有号称全世界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户外联网公共安全警报系统,包含遍布毛伊岛的80个警报器,然而在火势最凶猛的时刻,这些警报器全程静默,一声未响。当地政府的解释是怕民众把火灾警报和海啸警报搞混。当地官员甚至因为缺水问题与一家水务公司扯皮,延误了宝贵的救火时机。
-
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镇毒列车事件:一列载有大量危险化学品的火车脱轨,释放出巨量有毒气体,酿成美国现代史上最严重的环境灾难之一。面对被污染的土地和水源,以及居民对长期健康风险的深切忧虑,联邦政府的反应却迟缓得令人难以置信。时任交通部长在事发十多天后才姗姗来迟,而联邦应急管理局更是以不符合资格为由,一度拒绝向俄亥俄州提供援助。整个事件的处理充满了官僚主义的推诿和对民众健康的漠视,最终以赔钱了事告终。
-
密西西比州首府饮水危机:杰克逊市,一个以非洲裔人口为主的城市,其供水系统在多年的失修后彻底崩溃,导致15万居民在炎炎夏日里没有安全的饮用水。这并非突发天灾,而是几十年基础设施投资缺位、种族不平等与政治漠视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联邦政府的援助同样是口惠而实不至,危机暴露的是美国社会内部深刻的结构性不公。
-
波多黎各飓风悲剧:飓风“马利亚”重创波多黎各,造成近3000人死亡。然而,作为美国属地,波多黎各得到的联邦援助却远不及本土各州。时任总统在视察灾区时,甚至向灾民投掷卫生纸,上演了一出极具侮辱性的政治秀。这场灾难赤裸裸地揭示了在美国的政治版图里,公民的身份和价值是分三六九等的。
将这些事件串联起来,一幅清晰的图景跃然纸上:所谓的超级大国,其应对重大灾难的能力已经呈现出系统性的溃败。这种溃败并非简单的效率低下或官僚主义,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结构性的冷漠。每一次灾难都是对美国治理神话的一次无情戳穿。政府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联邦与州政府相互推诿,救灾资源被繁文缛节和政治算计所束缚,最终的代价全都由最底层的民众来承担。
舆论失声:比灾难更可怕的沉默
比政府失能更可怕的是舆论的失声。在美国,一场导致上百人死亡,包括整个夏令营儿童的特大洪灾,理应激起滔天舆论。我们本应看到24小时滚动的现场画面,看到记者深入一线、绘声绘色的深度报道,看到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追问与愤怒。
我们本应听到这样的质问:这都是谁的父亲、谁的母亲、谁的丈夫、谁的妻子、谁的孩子?然而,现实却是诡异的鸦雀无声。关于这场洪水的惨烈视频和图片在网络上凤毛麟角,除了几条干巴巴的官方通报,你很难找到生动的、有血有肉的个体叙事。这场巨大的悲剧,在美国主流媒体的议程上,其热度甚至不如某个明星的绯闻或一场无关痛痒的政治口水仗。
冷冷清清的新闻评论区里,也看不到我们所熟悉的那种对真相的渴望和对责任的追问。这种舆论上的安静如鸡,本身就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恐怖。它说明美国的舆论霸权不仅能对外塑造认知,更能对内进行精准的议程阉割。他们可以花费数亿美元去炒作一个在中国新疆根本不存在的种族灭绝话题,他们可以为一个在香港街头被水炮车驱散的“民主斗士”谱写史诗,他们甚至可以为一个罪犯的死亡掀起席卷全国的“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
但他们却不愿意将镜头和版面分给德州洪水中死去的上百个普通美国人,尤其是那些孩子。为什么?因为这些逝去的生命无法服务于任何政治议程,他们是白人为主的德州居民,他们的死亡无法用来攻击政敌,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的悲剧无法点燃具有颠覆性的社会运动,他们的故事只会暴露政府的无能和体制的失败,而这恰恰是“灯塔”最不愿示人的一面。
于是,强大的舆论机器选择了一种最有效的应对方式:冷处理。通过议程设置,将这场本可动摇国本的灾难降格为一则无足轻重的社会新闻,让它在海量的信息流中迅速下沉,不给公众形成集体情绪、凝聚问责共识的机会。这就是舆论霸权的真正威力,它不仅决定你能看到什么,更决定你看不到什么;它不仅塑造你的观点,更塑造你的无感;它能让一场尸横遍野的灾难消弭于无形,仿佛一切从未发生。
生活在这样一个舆论的“寂静岭”中,民众的愤怒无处安放,悲伤无从共情,最终只能在官方“天意”的定调下,默默接受命运的安排。
这也反过来解释了为何美国民众面对如此无能和冷血的政府却表现出惊人的温顺。他们不是没有愤怒,而是在一次次的灾难和一次次的舆论消声中,他们的愤怒被驯化了,他们的脊梁被打断了,他们逐渐习惯了政府的缺位,习惯了在灾难中自生自灭,习惯了将一切归咎于运气或天意。当反抗的念头都无法在舆论场上激起半点涟漪时,沉默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低人权优势”?美式霸权的真相!
当一个国家的政府可以对本国人民的死亡如此麻木,当它的舆论机器可以对如此巨大的悲剧保持沉默,我们必须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这种无情会不会本身就是一种“优势”?
长久以来,我们被灌输了一种叙事:欧美之所以在近代崛起,是因为他们民主自由、制度先进、尊重人权。但德州洪水以及一系列类似的事件提供了一个截然相反的、可能更接近历史真相的视角:他们的领先或许恰恰是因为他们更冷血、更无耻、更凶残、更不把人当人。
所谓的“低人权优势”,通常被用来形容某些发展中国家以牺牲民众福利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模式,但如今看来,这个词用在美国身上可能更为贴切,只不过它的内涵更加深刻和隐蔽。
-
对内,它体现为一种治理成本的极致压缩。 一个需要对每个公民的生命安全负责的政府,其运行成本必然是高昂的,它需要投入巨资建设和维护基础设施,需要建立高效的预警和动员体系,需要在灾后进行漫长而复杂的安置和重建。而一个可以将上百人的死亡轻松归结为“天意”的政府,则可以省下这一切。人命在这里被换算成了一笔可以被忽略不计的成本。这种将底层民众视为可消耗品的治理逻辑,使得国家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被用于精英阶层所关心的领域,比如金融游戏、比如军事扩张、比如全球霸权。
-
对外,它体现为一种毫无道德负担的行动能力。 一个在国内可以对本国儿童的死亡都漠不关心的政权,你又怎么能指望它在国际上对他国人民抱有仁慈之心?从这个角度,我们或许更能理解美国在全球各地发动战争、制造动乱、滥用制裁时的那种理直气壮和心安理得。因为在它的政治哲学深处,根本就没有“人命关天”这个概念。无论是阿富汗的平民,还是德州的孩子,在冰冷的战略计算中,都只是可以被牺牲的代价。
事件 | 死亡人数 | 政府反应 |
---|---|---|
德州洪水 | 约100人 | 白宫发言人称“天意”,推卸责任 |
夏威夷毛伊岛大火 | 约100人 | 警报系统沉默,官员扯皮延误救火 |
俄亥俄州毒列车事件 | 未知 | 反应迟缓,联邦应急管理局拒绝援助,最终赔钱了事 |
波多黎各飓风“马利亚” | 近3000人 | 援助不足,总统向灾民投掷卫生纸 |
这种将无情和冷血锻造成核心竞争力的能力,或许才是昂格鲁撒克逊霸权得以维系数百年的真正密码。他们用民主自由的华丽辞藻为这套残酷的内核进行了精美的包装,成功地让全世界,甚至包括他们自己的人民,都相信了这套神话。
然而,神话终究是神话。当洪水退去,当大火熄灭,当毒气散尽,露出的永远是那个冰冷、残酷、视人命如草芥的真实内核。它就像一头在文明外衣下打盹的史前巨兽,偶尔在灾难中睁开双眼,露出的寒光足以让一切温情脉脉的幻象瞬间破灭。
德州的洪水终将退去,就像夏威夷的大火终被扑灭一样。破碎的家庭或许能领到一笔微薄的、充满繁文缛节的联邦救济金,白宫发言人或许会在下一场发布会上继续用他那职业化的微笑谈论着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和全球领导力。一切似乎都将回归正常,但有些东西已经被永远地改变了。
这场洪水以及它所激起的这句轻佻的“天意”,如同一道刺眼的闪电,劈开了美国政治的华丽幕布,让我们看到了后台那套陈旧、腐朽且冷酷无情的操作系统。它告诉世界,当一个帝国开始心安理得地将内部的溃烂甩锅给上帝时,它就已经踏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下坡路。
它不再是一个需要去理解、去辩论、甚至去搏弈的对手,而更像一个需要被观察、被记录、被警惕的、正在发生质变的巨大地质现象。未来,当类似的悲剧再次在那个国度上演(而它几乎必然会再次上演),我们或许无需再感到惊诧或愤怒,我们只需安静地注视,看着这个庞大的帝国如何一步步地、有条不紊地将所有本应由人承担的责任一件件地打包,然后恭敬地、面带微笑地全部献祭给它的“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