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家被市场低估的公司——MNRB。前几个月我们聊过Dagafu,当时它的市值是27亿,年利润大约3.7亿。而今天要说的MNRB,年利润高达3.9亿,盈利能力比Dagafu更强,但市值却只有16亿,足足少了10个亿,本益比更是只有Dagafu的一半,仅为3.4倍!
这不禁让人好奇,MNRB是否更具投资价值?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这家公司。
MNRB:一家历史悠久的保险巨头
MNRB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1972年就已成立。成立的初衷是,为了避免马来西亚的保单资金流向外国大型保险公司,所以由国家出资成立了这家再保险公司,让资金留在马来西亚,因此,MNRB从诞生之初就带有一点垄断地位。
MNRB至今已有53年的历史,最新财年盈利额高达38亿,体量相当可观。更难得的是,无论从历史、盈利额还是国营背景来看,MNRB的结构都非常干净整洁,这在市场上是相当罕见的。那么,它是如何以如此简单的结构,实现稳定增长和38亿盈利的呢?答案就在于其具有垄断性的商业模式,使其业务相对稳定。
MNRB的三大业务板块
MNRB主要有三大业务:
- Malaysia Reinsurance Berhad (马来西亚再保险):这是MNRB的核心业务,年报显示,MNRB的再保险业务是东南亚最大的业者(按资产规模计),占据集团75%以上的利润。
- Takaful Ikhlas Family (伊克拉斯家庭伊斯兰保险):保险业务之一,但市场竞争激烈,增长相对有限。
- Takaful Ikhlas General (伊克拉斯普通伊斯兰保险):保险业务之一,表现相对较好。
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占比不大的后两个业务。
MNRB旗下的Takaful Ikhlas General,秉承其B2B的经营理念,与Honda、Shopee和Lazada建立了新的合作关系,从而获得了较为稳定的生意和增长。年报显示,Takaful Ikhlas General收入增长8.7%,达到8.171亿,净利润为6080万,ROE高达17.2%,是一项赚钱的业务。
而Takaful Ikhlas Family占比相对较小,面临来自Medbank的Etiqa、以及其他上市伊斯兰保险公司的激烈竞争,因此增长有限。但管理层也重新定价、调整战略,推动上一财政年的税后利润增长61.1%,达到1250万。
虽然这两个业务占比不大,但都处于盈利状态。重点还是要关注占比最大的再保险业务。
什么是再保险?
如果你是第一次听说MNRB,可能对再保险业务感到陌生。简单来说,我们平时接触到的Great Eastern、AIA,或者上市的伊斯兰保险公司和LPI,都是保险公司,它们向消费者提供保单,赚取差价,承担风险。而保险公司为了分摊风险,会将一部分保单卖给再保险公司。
举个例子,一家保险公司在槟城的某个工业园有100座工厂的火险保单。为了避免整个工业园同时发生火灾带来的巨大损失,它会将一部分保单卖给再保险公司,将一部分利润让给再保险公司。如果真的发生火灾,再保险公司就要赔钱给保险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大家共同分摊风险。
MNRB就是做再保险生意的。在马来西亚,MNRB没有同行。放眼全球,有三大再保险巨头,分别是瑞士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和汉诺威再保险公司,分别位于瑞士和德国。股神巴菲特也在美国经营类似的生意,因为这项业务的现金流非常好,可以用来做投资。这些巨头的特点是做全球生意,而不是依靠国家保护做本土生意。
这些公司的强大之处在于其雄厚的资本、大量的数据分析以及宏观调研报告。因为它们必须对整个市场,甚至自然灾害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以合理的价格开展再保险业务。
但无论如何,由于再保险公司是为了分摊保险公司的风险,所以每次发生重大危机时,再大的再保险公司也会受到巨大的盈利影响。例如,瑞士再保险公司在危机发生时,股价也会出现下滑。因此,再保险公司的周期性会更强。
再保险公司的周期性
再保险公司的毛利或营业额受三大因素影响:
- 价格(保费率)
- 承保条件
- 市场容量
这三个因素一直在变化,由供需双方决定价格,因此再保险公司具有周期性。与普通保险公司相比,其周期性更强。
如果发生金融危机、日本大地震或新冠疫情等事件,再保险公司需要支付的金额会非常高,导致股价下滑。而行情稳定时,灾害较少,它们就会比较舒服,盈利也会比较好,就像这两年。
但另一方面,再保险公司也面临风险。当行情一直稳定时,保险公司可能会压低价格,或者吸引新的玩家加入,从而带来经营风险。
MNRB在马来西亚的优势
MNRB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股权规模增长迅速。以2008年、2013年、2016年和2025财年为例,在各个时间节点上,股价都有涨到2块或跌到2块以下的情况。但你会发现,这四个时间节点的股权规模非常不同。从2008年的8.193亿增长到最新季报的36.01亿!
之所以能增长这么多,是因为MNRB在过去几十年里都不派息。从2019年的2020财年才开始连续派息5年。以前不派息,意味着有很高的留存收益,加上2018年进行的附加股发行,使得其资产规模迅速增长。
2018年,MNRB股价较低,当时的投资者肯定不高兴。以前一直赚钱不派息,现在还要拿更多的钱?这也导致了当时股价较大幅度的下滑。当时政府认为MNRB的整个资产不够雄厚,哪怕每天都赚钱,也没有派股息,但还是害怕会有危机发生。因为MNRB要保护所有马来西亚的保险生意,如果没有和外国的大型再保险公司绑定,如果MNRB有问题,马来西亚的金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当时以PNB为首,进行了大约4到5亿马币的附加股发行,以增加其资产规模。
此后,MNRB渐入佳境,股权增长非常迅速。即使股价回到2块钱,也与过去几次2块钱的情况有所不同,因为它的体量已经大了很多。
MNRB的第二个优势是股息逐渐步入正轨。作为一家保险公司,派息低甚至不派息,很难吸引投资者。随着这几年股权逐渐增长,公司盈利也有稳定提升,MNRB也连续5年派息,甚至在2024财年第一次派到1毛钱。目前其股息率有5%,算是一个稍微不错的水平。
MNRB的风险
MNRB也面临一些风险:
-
业务的地域局限性:目前其再保险,甚至保险业务,主要依赖本土贡献,这也得益于其垄断地位。集团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在年报中提到,必须逐步扩张到中东和北非市场,以及东南亚市场。但无论进入哪个市场,MNRB都将失去垄断地位。
所以,MNRB出了国还有竞争力吗?如果有,以现在的估值肯定值得买。如果没有,那么它还是只能留在本土,估值会受到很大影响。因为无论是起家方式,还是现在的股权规模,MNRB都比不过很多欧洲大型保险企业。
-
周期性质较强:MNRB的估值不会太高。虽然MNRB赚的钱比Dagafu还多,但市值却少了10个亿,主要原因就是其估值相对不稳定。
这就好比之前的Armada,毛利很好赚,但为什么一些大型的石油服务商,比如Petronas、Excel Mobile或萧氏,不自己持有船只来赚钱呢?主要目的还是风险转移。如果油价低,握着几十亿美金的船,折旧会拖垮公司。所以它们会选择租船,油价好就租,大家一起赚钱;油价不好就不租,减少损失。而船的折旧和贷款利息就必须由Armada承担。所以Armada的估值一直很低,主要是因为其风险偏高。
MNRB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它必须打破大家对其周期性质的刻板印象,才能获得更高的估值。比如,今年第一个季度的业绩就相当不错,营业额和毛利都有提升。如果未来几年它都能展现出4亿左右,甚至更高的盈利,那么它就会迎来自己的上升通道。
总结
MNRB的关注点在于:
- 市场给予的估值不高:即使现在股价已经达到2块钱,也维持了很长时间,但本益比也就3点多倍。
- 保险业务属于金融类生意:投资风险不会太高。如果未来再次遇到危机,股价跌回1块左右,反而会是一个更好的印象,因为整个公司的股权非常稳健。
- 长期而言要看业绩和股息的增长:如果业绩和股息没有增长,估值两三倍也是合理的,因为看不到增长性。
- 基本面:MNRB脱离马来西亚政府的保护伞后是否有竞争力?如果没有,那么它的生意还只能在马来西亚做。如果它有竞争力,能够去到东南亚、中东、北非市场,打出一片江山,那么它的估值可能会非常有吸引力,因为马来西亚在伊斯兰金融方面具有领先地位,MNRB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指标 | MNRB | Dagafu |
---|---|---|
年利润 | 3.9 亿 | 3.7 亿 |
市值 | 16 亿 | 27 亿 |
本益比 | 3.4 倍 | 约为 7 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