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最近“捞女游戏”火爆,折射出中国社会一个长期存在的痛点——男女对立。而要理解男女对立,彩礼问题是一个绕不开的核心。天价彩礼,压得无数年轻人喘不过气,也成为许多人眼中男女对立的导火索。彩礼真的是女性贪婪、男性不争气,或者仅仅是传统风俗那么简单吗? 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彩礼的秘密:新农合竟是关键?
彩礼问题,本质上不是男女对立,也不是单纯的风俗,而是赤裸裸的经济问题。你可能不信,但新农合这个中国最基础的福利制度,竟然也能左右彩礼金额!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24年的一篇论文指出,新农合的覆盖,能让彩礼金额大幅下降。在相同地区,覆盖新农合能让彩礼金额下降高达55.4%! 这种最基础的福利制度,为何有如此魔力?这就要从彩礼的本质说起。
彩礼的两种面孔:长富性 vs 资助性
中国的彩礼,其实分两种:长富性彩礼和资助性彩礼。虽然都叫彩礼,但用途和逻辑却大相径庭。
- 资助性彩礼: 主要用于资助小家庭。男方给的彩礼,最终会进入新婚夫妇的小金库,用于未来的生活开支。女方父母不会索要这笔钱,甚至还会陪送嫁妆。这种彩礼,在一二线城市和发达省份比较流行。
- 长富性彩礼: 重点在于“补偿”。过去是对女方家庭劳动力丧失的补偿,现在则是对女方家庭未来赡养能力缺失的补偿。这笔钱往往会用于补贴女方父母的养老,甚至资助弟弟娶妻。这种彩礼,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比较常见。
不难看出,资助性彩礼与房价息息相关,而长富性彩礼则与当地的养老保障体系密切相关。
南京大学的一份研究显示,对于资助性彩礼来说,所在城市的房价每上涨10%,彩礼金额就要上涨4%。 房价越高,资助性彩礼也就越高,因为年轻人需要更多的启动资金才能在大城市立足。
偿付性彩礼:一种变相的“赡养费”?
在缺乏养老金保障的农村地区,养儿防老依然是普遍观念。 女性出嫁后,赡养父母的重担往往会落在兄弟身上。因此,男方支付的彩礼,实际上是对女方未来赡养价值的一种补偿。女方父母用这笔钱,来弥补女儿未来无法承担的养老责任。
这也解释了新农合对彩礼的影响。 当一个地区医疗保障和养老体系越差,对赡养能力的需求就越高,彩礼也就越高。新农合虽然保障有限,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压力,降低对彩礼的需求。
一项研究表明,在长富性彩礼流行的地区,父母的就业岗位直接影响女性的彩礼要求。 父母如果是公务员或国企员工,彩礼要求反而较低,因为他们有较好的养老保障。而那些工作岗位不稳定、养老保障差的家庭,往往会索要更高的彩礼。
彩礼的错位:发达 vs 欠发达
彩礼冲突,往往源于对彩礼定义的错位。
发达地区倾向于资助性彩礼,目的是帮助小家庭启动;欠发达地区则倾向于偿付性彩礼,目的是为女方父母的养老提供保障。当这两种观念相遇时,矛盾便产生了。
女方可能想要30万,用于补贴娘家;而男方也愿意给30万,但希望这笔钱用于新家庭的开支。更极端的情况是,女方既要偿付性彩礼,又要资助性彩礼,这无疑会给男方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彩礼的社会契约:谁来养老?
偿付性彩礼的背后逻辑,是对女方赡养权的买断。 按理说,支付了偿付性彩礼后,女方就不应再承担赡养父母的主要责任。然而,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中国法律规定,女儿出嫁后依然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与儿子享有同等权利。 伴随着思想的进步,许多女性也并不认同“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观念,依然愿意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
甚至,有些索要长富性彩礼的女性,承担的赡养义务甚至超过了他们的兄弟。 这就造成了彩礼诉求与实际结果的错位。男方不知道花彩礼买了什么,女方也不知道拿到彩礼后该尽什么义务。 大家都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普遍背叛契约。
男女失衡:女性的溢价权
彩礼泛滥,尤其是长富性彩礼,不仅有经济动机,还有一个关键因素:男女比例失衡。
从90年代开始,中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例迅速失衡。 这直接导致了婚姻市场上女性的溢价权。
年份 | 事件 | 影响 |
---|---|---|
1990 | 90后出生 | 开始影响2011年后的婚恋市场 |
2004 | 中国新生儿男女比例失衡的巅峰 | 对应2025年左右的试婚年龄 |
2008 | 彩礼概念复苏 | |
2011 | 彩礼爆炸式增长 | |
2011-2020 | 中国农村平均彩礼增速达到年12% | 远比中国GDP增速快 |
2020后 | 平均彩礼增速达到20%以上 |
从2011年开始,中国彩礼开始爆炸式增长。2011年到2020年,中国农村平均彩礼增速达到了年12%,远比中国GDP增速要快。 这与90后开始进入婚恋市场的时间节点高度吻合。
江西彩礼高:发展不平衡的代价?
江西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周边省份经济发展都不错,但江西的彩礼却是最高的。
这是因为江西经济落后,大量青年外出务工。外出务工的女青年,往往更容易在大城市找到结婚对象,或者提高了对伴侣的期望。而外出务工的男青年,受经济条件限制,很难娶到大城市女性。
这导致回到家乡的女性,并不愿意嫁给本地男性,或者提高了要价,使得江西的男女性别比例更加失衡。 厦门大学的一份研究也证实,一个省份外出务工的人员越多,当地的彩礼就越高。
经济问题才是根源
中国彩礼问题,是高房价、低福利和男女比例失衡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房价催生了资助性彩礼,低福利催生了偿付性彩礼,男女比例失衡提高了女性的要价权力。
有些人将彩礼问题归咎于男女对立思想,甚至说是境外势力挑拨。 但男女对立只是果,经济问题才是因。
只有提高农村的福利水平,才能消除农村的偿付性彩礼;只有降低房价,才有可能消除城市的资助性彩礼;只有保持男女比例平衡,才不会造成女性的溢价权。 把问题甩锅给别人,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