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币圈的朋友们,大家好!最近比特币价格一路高歌猛进,眼看着就要突破历史新高了,相信不少老韭菜都乐开了花。但冷静下来仔细分析,这波牛市真的稳了吗?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背后的玄机。
比特币长期持有者:账面盈利没那么夸张?
链上数据显示,目前比特币长期持有者的账面收益率大约在221.9%。听起来挺诱人的,但比起今年3月份动辄300%、350%的巅峰时期,还是差了不少。现在这个利润率,基本上回到了去年10月份回调时候的水平。
虽然比特币价格坚挺,维持在10.7万美元上方,逼近历史新高,但长期持有者的获利情况并没有达到疯狂的程度。大家的平均持币成本大约在33,400美元左右,所以目前涨幅大约是220%。这说明长期玩家心态还算稳健,并没有急着抛售。
但大家也别掉以轻心!如果比特币真的冲到14万美元,长期持有者的账面利润可能会飙到350%-400%的高位。那时候,抛售压力可就大了!眼下,LTH的盈利水平还有上涨空间,市场还没有完全失控。但如果链上资金继续流入,比特币非常有机会冲击新高。一旦长期持有者的利润突然窜到300%以上,大家就得小心了,这很可能是阶段性的顶部信号。
链上转账数据:这波涨势有点“虚”?
截止到今天,比特币过去30天的平均转账量是587亿美元,刚好卡在400亿到800亿这个黄金区间的中线位置上。从历史数据来看,这个转账量只要冲破800亿美元,通常会和价格新高一起出现。
比如,2021年牛市冲到了2720亿美元,今年突破10万美元的时候,也冲到了800亿美元。但这次比特币快速逼近11万美元,链上资金并没有同步放大,这显示出这波涨势其实有点“虚”。反过来看,如果转账量掉到400亿美元附近,多半是市场底部的信号。比如2022年熊市曾经掉到140亿美元,之后出现了一波快速的反弹。
现在587亿美元的位置就像卡在中场,观望气氛非常浓郁,类似于2021年中期盘整找方向的时候。如果转账量冲上800亿美元,可能预示着新的一波行情要开启。如果跌破400亿美元,大家就要小心回调的风险了。所以,眼下建议保持中性偏多的立场,盯紧链上资金流,毕竟这才是入场和调仓的关键信号。
中心化交易所VS去中心化交易所:市场正在换位?
最近中心化交易所的日子不太好过。6月份现货的交易量跌到了1.07万亿美元,创9个月新低。要知道,今年12月份单月交易量可是高达2.94万亿美元!现在的数据跌了64%,市场热度明显退烧。
虽然6月份比特币价格还算坚挺,几次冲到接近11万美元,但整体市场偏保守,山寨币表现疲软。包括以太坊在内,大多数的主流币距离高点还差了接近40%。撑场面的基本全是机构,散户还没回过神来,牛市那种疯狂劲头还没出现。
反观去中心化交易所就很热闹了。1月份高点回落之后,5月份开始回暖,6月份交易放量,交易量现在冲到了3900亿美元,创下新高。更猛的是,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占中心化交易所的比重升到了29%,期货比重也冲到了8%,双双破纪录。这说明什么?市场正在换位!中心化交易所的老大地位,正在被去中心化交易所逐步蚕食。监管越严,用户可能越往链上走。尤其是散户,现在还在观望,机构们开始死守比特币,链上的新局面要开始了。
美国“大而美”法案:利好还是利空?
最近美国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大而美”法案横空出世,而且已经通过了。这个法案的核心内容是减税,总额高达3万亿美元!但同时,法案还提出要削减1.13万亿美元的政府开支,引发了巨大争议。
虽然“大而美”法案说要省钱,但综合下来,会使美国新增约5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这让市场担心,美国的债务水平将进一步飙升,可能削弱美元和美债的信心。外资也可能继续抛售美债,把钱投到亚洲股市、黄金,甚至流入比特币等数字资产。尤其现在比特币还被考虑纳入美国战略储备,再加上法案里有减税和刺激经济的政策,对加密市场也算是个好消息。
川普上台之后,最想通过的就是这个“大而美”法案。虽然表面上和加密圈没什么关系,但它的减税、撒钱以及美元资本流向,都会间接影响到币圈,特别是比特币。这几年,比特币都快成了机构眼里的数字黄金,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大家对美元信心动摇,比特币说不定就是机构们的避风港。
各州对比特币储备态度不一
川普签署行政命令,确定将比特币定为国家的战略储备。但是,联邦法案是联邦法案,各州还有自己的地方法规和权利。
德克萨斯州和新罕布什尔州已经抢先一步,通过了比特币作为州的战略储备。可是其他州,像南达科他州、蒙大纳州、宾夕法尼亚州,都没有同意搞比特币的战略储备。最狠的是康涅狄格州,直接放了个大招,把政府和加密货币绑定这件事判了死刑,明确禁止州及地方政府接受、持有或投资任何虚拟货币。
康涅狄格州这次是铁了心要和加密圈说拜拜,甚至连未成年人使用资金或加密资产都必须经过家长同意。以后康涅狄格州可能会成为一个旅游胜地,大家去看一看永远拒绝加密货币的州到底是什么样的风景。
比特币分叉币BSV:是不是已经走到尽头了?
交易所下架算力流失,比特币分叉币BSV是不是已经走到尽头了呢?从2009年开始,比特币要扩容、要提速、要降费,社区就吵个不停,结果分叉了十多次,最有名的就是2017年分叉的BCH,把区块从1兆提升到了8兆的额度。2018年又分叉出来的BSV,是从BCH分叉出来的,主张大区块要搞万能账本。
硬分叉出来之后,BSV的日子其实就一直不怎么好过。2019年BSV被交易所集体请出门,币安率先下架说克雷格·怀特太惹事,Kraken紧跟着还搞社区投票,ShipShift也嫌麻烦直接下架,连blockchain.com钱包都不再支持。
原因都一样,克雷格·怀特到处说自己是中本聪,却没证据,还爱打官司,把币圈搞得鸡飞狗跳。BSV下架其实也怪他自己不争气,朋友圈越来越少,交易量也少得可怜。到目前为止,BSV的市值大约在5亿美元左右,全球市值排名已经落在了105名前后。
OKX上月宣布,将于7月7号16时至18时下架所有BSV交易对,包括BSV BTC和BSV USDT,并于6月30号起暂停充值,9月30号起停止提现。OKX表示此举旨在优化用户体验,剔除低效资产,并降低BSV带来的价格波动与合规风险。
BSV在众多兄弟姊妹们的关系搞得特别僵,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克雷格·怀特到处证明他就是中本聪,是白皮书的起草者,而且用打官司法院判决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是中本聪,这就很不Web3。
Circle上市:摩根大通泼冷水?
Circle上市,上市第一天市值才80亿美元,一个月的时间翻了5倍,很多人都非常的眼红,但摩根大通并不看好。摩根大通在最新的报告当中说,Circle虽然说稳定币风头正劲,可是高额的监管成本、激烈的竞争环境,都是它减持或者说降低评级的原因。而且,摩根大通把2026年底的股价目标砍到了80美元,比现在的价格低了55%。
USDC靠的是美元支撑的稳定币,假如说欧盟、日本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定稳定币的话,那么USDC的市场份额是不是会受到蚕食呢?
但Circle公司有自己的打算。在IPO大热后,稳定币发行商Circle宣布一项美国货币监理署,申请成立第一国民数位货币银行,专注提供数位资产托管和USDC储备管理,不办理传统存贷业务。Circle选用信托银行模式,可直接接受OCC监管,并在跨州经营时免去逐州申请牌照,提升资产透明度和储备安全,对投资者更具保障。
Circle公司这部操作一目了然了,它要把储备和金库稳定币绑在一起,它会成为最靠谱、最合规、最安稳的稳定币。说白了人家放眼的不是全世界,只吃美国市场其实也就够了,其他的什么日本、韩国等等,全世界市场只是增量而已。
所以拿下美国有助于USDC直逼USDT的体量。现在为止还赶不上,USDC的流通量大约是615亿美元,市值还不到USDT的一半。但是牌照到手之后,机构们、投资人会怎么选择,还真就不好说了。所以稳定币市场的格局,现在是越来越成为红海了。
USDC 和 USDT 流通量数据对比:
稳定币 | 流通量(美元) |
---|---|
USDC | 615 亿 |
USDT | 未知 (大于 USDC 两倍) |
币圈财富密码:如何找到百倍币?
在币圈要想找到百倍币,别被新项目横空出世这句话给忽悠了,要记住三个秘诀:
- 看链上活跃度,不是光看钱包地址数量,而是要看有多少真实的人在用。
- 搞清楚这个代币到底能支付、能服务,还是能治理投票,它到底干什么用的。
- 要盯紧它的价值波动,这是真金白银撑起来的最真实的数据。那种一夜暴涨、隔天暴跌的,八成都是收割局。
也不要相信那些写着天花乱坠的白皮书,也别盲目跟着KOL一起冲,割韭菜的招数现在是天天都在升级。项目要有真实的价值,要有真实的背景,要有足够的力量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