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页

高学历=高收入?别再卷学历了!残酷真相,普通人出路在哪?

发布时间: 2025-07-08 07:09:01

“学历内卷”的时代真的要结束了吗?最近,“高学历挣不到钱,还有必要卷吗?”成了无数家长和学子不得不面对的灵魂拷问。今天就来聊聊,学历贬值的真相,以及普通人的未来出路。

教育回报率持续走低:高学历不再是高收入的保证?

曾经,读书改变命运是中国人深信不疑的真理,学历更是与收入直接挂钩。但现实情况是,教育带来的回报率正在不断下降。中央财经大学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3》显示,城镇的教育回报率,也就是每增加一年教育带来的收入增加百分比,呈现下降趋势。

具体来看:

项目 2008年 2020年
城镇男性教育回报率 8.3% 5.7%
城镇女性教育回报率 10% 6%

这意味着,你投入的时间和金钱,未必能换来等比例的收入增长。如果再考虑到不断上涨的学费等教育成本,实际回报率可能更低。靠学历提升收入,越来越难了!

供需失衡:高学历人才过剩,就业市场机会萎缩

教育回报率下降,说白了,还是供需关系的问题。一方面,大学持续扩招,高学历人群供给量太大。另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市场需求萎缩,能提供高工资的岗位越来越少。

以前,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本科甚至专科毕业都能找到不错的工作。但现在,高校录取率接近90%,独木桥从高考转移到了就业市场。每年1000万大学生涌入,僧多粥少,竞争异常激烈。

为了提升竞争力,很多人选择继续深造,从硕士读到博士,从国内读到国外。但高学历不再稀缺,带来的超额回报也逐年递减。只能被迫内卷,从国内卷到海外“民校”。

考研降温,考公升温:学历贬值下的无奈选择?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为438万,较2023年减少36万人,下降幅度接近8%。考研人数下降,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教育带来的回报率已经明显下降。

于是,大家开始转向“考公”。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计划招录3.71万人,就有260万人报名过审,录取比例高达70:1。2024年国考报名人数更是首次超过300万。

但问题是,政府财政收入放缓,机构精简是大势所趋,公务员不可能持续扩招。考公这条路,只会越来越卷。而且,国考只是个小众市场,每年几万人的录取规模,远远满足不了大多数普通人的需求。

卷不动了,怎么办?“不卷”才是出路?

中国人过去热衷卷学历,是因为的确可以带来明显的收入效应。但随着教育回报率逐渐下降,或许可以倒逼“卷学历”之风降温。在无处可卷之后,或许“不卷”才是出路。

以东亚第一卷的韩国为例,内卷卷不动后,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选择外润。韩国媒体调查显示,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有将近六成想要移民海外。

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学历≠就业,提升认知更重要

难道教育的目的仅仅是找个好工作吗?如果把教育功利化,简单地认为教育是为了提高收入,那现在卷学历确实不划算。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教育的目的是提高认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自己了解得越多,懂得越多,提高自己一个层次,而不是成为井底之蛙。

如果你有条件,就应该继续深造,但目的不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或者提高收入,而是为了自我提升。收入增加只是副产品。

教育本身出了问题:别让教育变成“洗脑”

现在的教育,过于强调标准答案和规章制度,让教育变成了“洗脑”。这样的教育,接受得越多,未来的路就越窄。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提升才华,让自己拥有穿越低谷的能力。但现在的教育,不一定能承担这个责任。

普通人的出路:机会>学历,转向海外?

未来一定是机会大于学历。学历高,但不会把握机会,没用!很多人的人生破圈,恰恰与学历无关。

总而言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就业都不会好转,只会越来越难。年轻人应该把目光转向海外,与其在国内卷,不如到国外闯一闯!当然,出国留学前,要做好心理准备,既然出国了,就尽量不要回来,以在国外扎根为目标。

如果你家里不缺钱,上完本科找不到工作,与其啃老,不如继续读研究生或者博士,把读书当成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

标签: 学历 回报率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