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页

楼市、财仔、餐饮业大变天!2025投资风向标,抓住机遇财富翻身!

发布时间: 2025-08-23 05:32:24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是2025年8月23日,跟大家聊聊最近的一些财经热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香港楼市:短期下跌,长期看涨?

最近的中原城市指数显示,楼价比上个星期有所下跌,但整体来看,今年仍然处于上升趋势,比去年年底要高。个人认为,今年年底香港楼市大概率会迎来一个“上升年”。

投行 Junior 加薪三成?

最近有传闻说,中信里昂给初级员工加薪三成。其实,我早就说过,现在很多内地公司都跑到香港来 IPO,投行根本忙不过来,尤其是对 Junior 人才的需求非常大。

香港“财仔”牌照热潮退去?

现在坊间又开始炒作买“149 牌”的热潮。不过,有些人经常在国外,可能不太了解情况。之前财务公司数量减少,牌照价格下跌,是很正常的现象。

过去十几年,香港财务公司的兴旺,其实跟金管局采取的逆周期措施有很大关系。

如果你手头有物业,价格上涨了,想做加按,在银行又很难做到。还有,按揭成数有限制,你想借七成、八成,银行也不批。所以,很多人只能去找财务公司借钱。

可以说,过去十几年,是硬生生把那些财务公司给“逼”发财了。如果你没有把赚到的钱继续投入,滚动发展,可能问题还不大。但过去几年,很多人跟金主说,财务公司是一个稳赚不赔的生意,忽悠他们投资,然后自己赚管理费。

结果呢?商业物业价格大幅下跌,住宅物业做七成、八成按揭,跌三成就资不抵债了。很多财务公司出问题就是这么来的,尤其是做物业按揭抵押的那些。

另外一些做私人贷款的,利息也从 60 厘降到 48 厘,甚至烤炸性的利率也从 48 厘跌到 36 厘。利息低了,资金成本又高了(之前一个月利息抽到 5 厘),利润自然就薄了。

而且,财务公司一直被标签为“吸血鬼”行业,坏账率肯定高。既然没钱赚,那当然就走人。财务公司从 2400 多家减少到 2000 家,没人接手,牌照自然就不值钱了。

五六年前,很多财务公司几十万就能成交,把“财仔牌”卖给别人。我经手就卖过三间,有些朋友不知为啥,特别想要一个财务公司牌照,愿意花二三十万日薪去买。在他们看来,买了牌照就能立刻做生意,这是用钱买时间。

香港餐饮业:太兴 VS 大家乐,谁更胜一筹?

最近太兴的业绩报告出来了,我们来看看它的成本分布:

成本项 占比
租金成本 15.1%
人工成本 36%
食材成本 26.6%
毛利率 大约13%

加起来大概 87% 左右。

反观大家乐,租金成本差不多,但食材成本没有控制得那么好。大家乐的租金成本大约 11%,人工成本大约 39%。

所以,太兴的优势可能在于用料成本控制得更好,或者单价做得更高。毕竟,太兴旗下还有茶木、锦丽、安南道、一桥拉面等多个品牌,实现了品牌多元化。

当然,也不能说太兴做得特别好,只能说它交的货还算合格。太兴的老板是做烧腊出身的,他把茶餐厅和烧腊结合起来,做成连锁模式。虽然以前也有类似的店,但做成连锁的并不多。太兴是少数上市后没有“走样”的餐饮公司。很多餐饮公司上市后,圈了一波钱就变了样。

这可能跟他们对食材的把控有关。如何控制成本,是一个很大的学问。

中国星巴克要被卖了?

最近有消息说,星巴克要出售中国业务,有些基金想接手。

不得不说,星巴克这种连锁咖啡店模式,确实是它开创的。不过,星巴克的咖啡是不是真的好喝,这就见仁见智了。很多人去星巴克,其实是买一种文化,一个可以聊天、聚会的地方,又不像酒店那么贵,又比普通餐厅方便。

但是,这套东西放在内地,现在有很多类似的咖啡店,比如瑞幸咖啡,在店铺收入、总收益和利润方面都超过了星巴克。

瑞幸咖啡的价格更便宜,但也能提供类似的氛围,可以说是把星巴克学了个十足。除了瑞幸,还有喜茶、霸王茶姬等茶饮品牌,都在学习星巴克的模式。

另外,我自己也经常去一家叫 Gaga 的店,它既有咖啡,又有简餐,环境也不错。

大家不要小看内地人,他们有些人留过学,有些人见识过外国的东西,然后加以改造,融入内地的特色和精神。

比如,瑞幸咖啡就和茅台搞联名,推出了“酱香茅台”咖啡,第一天就卖了几千万杯。这种创新,也只有他们才能想出来。

所以,美国公司来中国经营,是不是还有绝对优势?不一定。二三十年前,麦当劳、肯德基进入中国,确实有优势。但今天,情况已经不一样了。

现在香港的零售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7-11、万宁、百佳、屈臣氏等零售店,都受到了冲击。一部分消费者转向网购,一部分则选择北上消费,去山姆超市购买日用品。

这跟以前的情况完全反过来了。疫情之前,是内地人来香港买日用品、化妆品,现在是香港人从内地买东西回去。

国货崛起:中国品牌不再“廉价”?

很多人以前会看不起中国品牌。但是,现在像泡泡玛特这样的公司,直接告诉你,我就是国货,我就是中国制造,我就是中国品牌。他们的销售额,中国占六成,海外占四成,每年能卖 300 亿。

甚至有些人可能知道,像 Fila、Kolon Sport 等品牌,其实是内地体育公司安踏收购的,然后进行转型。他们卖的单价并不贵,一件运动裤五六百,一件运动外套七八百。

很多内地人也喜欢穿李宁、安踏,不会觉得一定要穿 Nike 或 Adidas 才时尚。当然,李宁、安踏的价格跟国外品牌还有差距,但已经缩小了很多。

而且,每届奥运会,都能带动中国品牌的崛起。就像 70 年代的慕尼黑奥运会成就了 Nike,80 年代的洛杉矶奥运会也成就了 Nike,十几年前的北京奥运会则成就了李宁。

看奥运会,也能看到世界的变迁。以前中国拿奥运奖牌的人很少,奖牌总数也是美国、苏联、欧洲国家领先。后来,中国慢慢追了上来,现在奖牌总数甚至可能超过美国。

以前中国只有乒乓球等少数项目厉害,现在游泳、田径等项目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运动员。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有钱了,才能培养出这些运动员去拿奖牌。这跟国家的实力是息息相关的。

英特尔的衰落:美国制造业的反思

最后说说英特尔。最近美国政府反过来要扶持英特尔,希望它留在美国生产。因为在美国生产,导致成本太高,竞争力下降。现在英特尔的市值,远远低于英伟达和 AMD,收入甚至不如台积电。

因为他们没有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东西。英特尔擅长做设计,应该把生产交给别人去做。但英特尔坚持垂直整合,设计、生产都自己做,而且还要在美国做,导致成本超级贵。

而且,英特尔还错过了两个市场:手机芯片市场和 GPU 市场。以前 PC 时代,英特尔的 80386、80486、奔腾系列非常成功。但后来转向 GPU 和手机芯片时,它就完全迷失了方向。

这说明,当一个公司或集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官僚主义。如果领导不够强势,或者失去了“封口”,公司就很容易从高位跌落。

这就是企业为什么会有起起落落,跟国家很相似。企业有生命周期,国家也有生命周期。

现在中国正处于上升轨道,美国虽然也有增长,但速度不如中国那么快。

当然,我既不会过度吹捧中国,也不会妄自菲薄。我对美国爆破和中国爆破的说法,暂时持保留态度。除非真的出现断崖式下跌,否则我觉得美国还有自我修复的机制。

今天就跟大家聊这么多,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标签: 公司 中国 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