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页

RinggitPlus:信用卡薅羊毛背后的千亿级商业秘密,你被套路了吗?

发布时间: 2025-08-23 05:54:46

信用卡,这个现代人几乎人手一张的支付工具,你真的用对了吗?很多人觉得申请信用卡是个麻烦事,销售员过度推销,售后服务跟不上,简直是噩梦。但一家名为 RinggitPlus 的公司,却彻底颠覆了信用卡行业的规则。他们家最常见的广告就是:申请信用卡,送你价值不菲的 Touch'n Go 充值卡、最新款的 iPhone 甚至 Dyson 吹风机!

每次看到这种广告,你是不是也觉得这家公司疯了?这么大手笔的送礼,能赚钱吗?真相可能让你大跌眼镜, RinggitPlus 不仅没亏钱,反而赚得盆满钵满。今天就来扒一扒 RinggitPlus 的商业模式,看看你以为的薅羊毛,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以及如何用资本学的视角来看待这家公司。

RinggitPlus 到底做了什么?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 RinggitPlus 为消费者带来了什么价值。过去,申请信用卡简直是一场噩梦。你要跑遍各大银行,收集传单,然后逐一比较条款,费时费力。但 RinggitPlus 出现后,一切都变得简单了。

在这个平台上,你可以快速筛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想知道哪张信用卡积分最高?哪张卡没有年费? RinggitPlus 帮你一目了然。而且,通过 RinggitPlus 成功申请信用卡,还能获得各种诱人的礼品。

省时、方便、又有优惠,这些元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消费模式。但请注意,这很可能只是 RinggitPlus 精心打造的一个“小陷阱”。

消费者是“鱼饵”?

你以为自己是 RinggitPlus 的客户?大错特错!我们这些消费者,只是 RinggitPlus 用来吸引真正客户的“鱼饵”,而它真正的客户是银行、保险公司和投资平台。

RinggitPlus 真正的盈利方式,并不是靠比较金融产品,而是帮助这些大客户建立高效、精准的获客渠道,降低他们的获客成本(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

RinggitPlus 成功的商业模式,涉及三个关键的资本学概念。

资本学一:获客成本的差价

过去,银行要转化一个陌生人为自己的信用卡用户,成本非常高昂。他们需要雇佣销售员,印刷传单,租场地,准备礼品,还要投入大量的广告费用。这些投入,并不保证 100% 的转化率。每个月投入六位数甚至七位数的营销费用,都是很常见的。

现在,银行可以选择与 RinggitPlus 合作,将获客成本投入到一个转化率更高的平台。这显然是一个更明智的选择。

资本学二:数学模型

如果你通过 RinggitPlus 成功申请信用卡,银行会支付给 RinggitPlus 一笔佣金,比如 500 元。然后, RinggitPlus 用这笔钱买一个价值 100 元的礼物送给你,稳赚不赔。

也许有人会说,商场里那些信用卡推广人员也是一样的操作啊,银行出钱买礼物,他们送给用户。但 RinggitPlus 提供的消费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理财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很少有人愿意把自己的财务状况透露给陌生人。在街上,即使礼物再诱人,很多人也会对信用卡推广人员视而不见。 RinggitPlus 则提供了一个更舒适、更私密的申请环境。

资本学三:从中间商到科技公司

RinggitPlus 背后的母公司 Jirnexu ,从一开始就明白,不能只做一个简单的中间商或比较平台。因为银行和保险公司这些“金主”,完全有能力自己打造获客渠道。

Jirnexu 意识到,只有拥有自己的独家技术系统,才能形成真正的护城河。这个系统就是 Xpress Apply。

Xpress Apply 不仅能帮助银行获客,还能优化审核流程。银行不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去审核申请资料, Xpress Apply 可以快速判断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大大提高了效率。

当 RinggitPlus 拥有了 Xpress Apply 这样的技术系统后,没有哪个大客户会轻易退出它的平台。因为一旦退出,就意味着把市场拱手让给竞争对手。银行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谁也不敢冒这个险。

企业家能学到什么?

从 RinggitPlus 的案例中,企业家们可以学到以下几点:

总而言之, RinggitPlus 的成功,并非偶然。它巧妙地运用了资本学的原理,打造了一个独特的商业模式,在信用卡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你以为你薅了羊毛,殊不知,你只是别人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你还觉得这是薅羊毛吗?

那么, RinggitPlus 这种商业模式,还能应用在哪些领域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项目 数值(举例)
银行给 RinggitPlus 的佣金 500 元
RinggitPlus 购买礼品的成本 100 元
标签: 信用卡 银行 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