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中美伦敦谈判,终于传来了重磅消息!根据最新报道,双方在伦敦举行的为期两天的会谈中,原则上就新贸易协议的框架达成了一致。这无疑给全球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让此前对谈判前景感到悲观的人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那么,这次谈判究竟谈了些什么?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重点呢?
谈判的核心内容:关税、芯片、稀土、市场准入
据了解,此次双方达成的贸易协议框架,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
- 关税调整机制: 尽管此前有消息称,关税问题可能不在本次谈判的重点之列,但最终还是被纳入了讨论范围。这意味着,双方都有意愿在关税问题上做出一定的让步和调整。
- 人工智能芯片和半导体的出口: 这无疑是本次谈判的焦点之一。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一直是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组成部分。
- 稀土矿产资源的供应保障: 稀土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供应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 企业市场准入和投资透明度: 这主要针对中国,是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强调的问题,即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为外国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这四大块内容,实际上是落实了此前两国领导人通话达成的共识,也是对日内瓦协议的进一步推进。如果一切顺利,此前加征的关税、对稀土的限制、对华为芯片的打压等,都有可能逐步取消。当然,最终的协议框架,还需要提交给两国最高领导人进行最终审议。
超出预期的突破:实质性进展超出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谈判取得的进展,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原本大家认为,此次谈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日内瓦会议之后产生的新问题,将局势拉回到日内瓦的起点。但最终的结果是,双方不仅解决了这些新问题,还达成了新的贸易框架,这无疑是一个实质性的突破。
根据双方的计划,最终协议文本的准备工作,有望在7月中旬完成。这个速度,也比此前预期的要快得多。
谈判背后的博弈:水换水模式与有限开放
谈判并非一帆风顺。据说第一天的谈判非常艰难,美国甚至提出了“水换水”模式,即有限制地放开半导体出口(非最高端),来换取中国加速供应稀土。不过,英伟达等顶级的AI芯片,仍然被排除在妥协范围之外。
- 高端芯片出口
- 稀土供应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似乎已经意识到,在稀土问题上,中国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
最终的结局:或将达成“平局”?
那么,如何看待此次中美伦敦谈判的成果?又该如何展望未来的中美经贸关系?
有分析认为,此次谈判的结果,很可能是一个“平局”。中国可能将在一定程度上开放市场,但不会完全满足美国的要求。而美国也将在一些领域做出让步,但不会放弃对华高科技领域的限制。
协议对比 | 2019年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 即将达成的新的阶段性贸易协议 |
---|---|---|
开放程度 | 更大 | 有限度,小幅度 |
经过这场激烈的较量,美国终于意识到了稀土的重要性,而中国也展现了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最终,双方可能会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妥协方案。
当然,最终的结果如何,还有待两国领导人的最终审议。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伦敦谈判,为中美经贸关系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