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页

Circle狂飙:稳定币的“iPhone时刻”还是美元霸权的豪赌?

发布时间: 2025-07-08 07:44:32

稳定币第一股Circle最近有点疯狂,股价像坐了火箭,让人直呼看不懂。这背后,不仅仅是资本市场的狂热,更是一场关于货币主权、金融权利的激烈博弈。

稳定币迎来“布雷顿森林时刻”?

时间拨回到2025年6月19日凌晨,美国资本市场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幕:稳定币巨头Circle(CRCL)股价单日暴涨34%,盘中一度触及200美元大关,创下自6月5日上市以来的最大涨幅。

这波暴涨的直接导火索,是美国参议院以压倒性优势通过了Genius法案,也就是《美国稳定币国创新法案》。这项法案为美元稳定币建立了联邦监管框架,正式将稳定币定义为“数字现金”,并要求发行方100%储备高流动性资产,如短期美债和现金存款。

Circle CEO杰里米·阿莱尔甚至在社交媒体上高呼,这是“数字美元的iPhone时刻”。他的意思是,稳定币将从加密交易的“润滑剂”,升级为全球支付的基础设施,彻底改变货币的形态。

市场似乎也认可了这个说法。Circle股价自6月5日以来累计上涨543%,市值突破400亿美元,超越了支付巨头PayPal和Square的巅峰估值。

Circle暴涨的三重逻辑

《美国稳定币国创新法案》对Circle发行的美元稳定币USDC,无疑是三重利好加持:

Circle商业模式的裂变

Circle的崛起,本质上是对传统金融中介功能的革命。它的新商业模式可以概括为三步走:

  1. 铸造稳定币,吸纳全球美元流动性: 用户通过Coinbase等平台购买USDC时,Circle就能获得相应的美元现金。截至2025年一季度,Circle管理的储备资产高达614亿美元,其中80%投资于短期美债,2%存放于纽约梅隆银行等系统重要性机构。

    在美联储高利率周期下,这种模式简直是“躺赚”。2024年,Circle总收入16.76亿美元,其中99%来自储备利息,净利高达1.56亿美元。 2. 构建支付网络,取代SWIFT的百年霸权: Circle正在秘密推进CPN(Circle Payments Network)计划,试图利用区块链实现跨境支付的秒级结算,将费率从传统SWIFT的1%压缩至0.01%。

    《美国稳定币国创新法案》也为这一设想提供了政策支持,法案要求稳定币发行商与美联储实时支付系统对接,为美元与USDC的互通奠定基础。如果CPN成功,Circle将成为连接央行数字货币(CBDC)与私人稳定币的链上枢纽,其地位堪比互联网时代的AWS。 3. 吞噬现实资产,开启RWA(现实资产代币化)格局: Circle与贝莱德合作推出的代币化国债基金OSIC,标志着Circle正将触角伸向16万亿美元的美债市场。通过将债券、房地产等资产转化为链上代币,USDC将成为这些资产的天然结算媒介,Circle则可以收取铸造与流通手续费。

    如果转型成功,Circle的收入结构将从单一的利息依赖,转向储备利息、支付手续费和服务费的三足鼎立,彻底摆脱“美债收益率傀儡”的标签。

繁华背后暗藏危机

然而,Circle的“宏大叙事”也暗藏着致命风险。其净利润率仅为9.3%,远低于科技巨头平均水平。核心问题在于高昂的分销成本——2024年向Coinbase支付的分成高达9.08亿美元,占总成本的60%,凸显出其生态控制力的薄弱。

更严峻的是,一旦美联储如市场预期在2026年降息至3%,Circle的利息收入将大幅缩水。管理层必须在未来18个月内,证明支付和RWA业务的盈利潜力。

资本暗战:撤退与狂欢并存

当市场为Circle的暴涨欢呼时,一场隐秘的资本博弈也在上演。

6月17日,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创始人凯西·伍德连续两日抛售64.3万股Circle股票,套现9650万美元,引发市场对“利好出尽”的恐慌。而贝莱德作为Circle的基石投资者,持有10%的股份且未披露减持,显然押注了RWA代币化的长期价值。

此外,Circle CEO杰里米·阿莱尔紧急出售了约80%的个人持股,远低于IPO解禁上线,似乎也传递出某种信号。与此同时,散户却疯狂涌入,罗宾汉等平台数据显示,散户交易占比从IPO初期的15%飙升至34%,杠杆合约平仓量激增300%,暗示市场情绪已进入非理性区间。

机构与散户对Circle估值模型的根本分歧,是造成这种分化的主要原因。机构普遍采用DCF(现金流折现)模型测算,认为Circle当前174倍的市盈率已经透支了未来三年的增长预期,尤其是支付网络建设的巨额投入可能挤压短期利润。

而散户则将Circle类比为“链上美联储”,认为其应该参照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从而赋予其更高的估值。这种认知鸿沟恰是资本市场泡沫与机遇共生的经典写照。

终极挑战:美元霸权的矛与盾

Circle的命运早已超出商业范畴,成为大国金融博弈的微观缩影。《美国稳定币国创新法案》的通过,本质上是一场美元数字化远征。通过将稳定币储备强制锚定美债,美国正试图将全球加密货币流动性转化为美债的新买家。

数据显示,Tether和Circle已持有1220亿美元短期美债,占该市场存量的2%。渣打银行预测,如果2030年稳定币规模达到3万亿美元,其对美债的购买力将超过日本和中国的持仓总和。

然而,这套精密设计也面临三重反噬:

反噬力量 描述
技术僭越 区块链的跨国界特性与美元监管的长臂管辖存在根本冲突,去中心化稳定币可能绕过法案约束,形成监管飞地。
一元反弹 中国正加速数字人民币的跨境结算,香港稳定币条例也明确支持港元稳定币,试图在“一带一路”贸易中替代USDC。
内部分裂 法案禁止大型科技公司如亚马逊、Meta发行稳定币,但沃尔玛、摩根大通等传统巨头已秘密布局,未来或与Circle正面厮杀。

凌晨2点30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电子屏上,Circle的股价定格在199.59美元。这个数字既是资本对一场技术革命的定价,也是旧秩序向新世界妥协的标识。当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回避数字美元时间表时,Circle已悄然铺设好连接传统与加密世界的轨道。

这场盛宴的终局或许如十九世纪铁路狂潮般充满泡沫与破碎,也可能如互联网革命般重塑人类经济形态。唯一确定的是,当美元霸权借道区块链重生时,Circle既是其“矛”,也是其“盾”。它的每一次涨跌,都在书写一部关于货币权利的现代启示录。

标签: 市场 美国 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