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远海控的股东们乐开了花,这家航运巨头出手阔绰,分红相当给力。2025年年中,大手笔分红,每十股派10.3元,加上2024年中的分红,一年下来现金回报率高达10.29%。这可比贵州茅台强多了,茅台股息率才3.63%,中远海控是它的2.8倍!
虽然中远海控赚得多,但投资人们却有点担心,估值也不高,动态市盈率才5.1倍。大家主要顾虑这几点:贸易战会不会让它没货可运?疯狂扩张运力会不会导致运价崩盘?一旦运价下跌,成本又降不下来,会不会亏损?
但数据表明,这些担心可能有点多余。过去六年,中远海控经历了疫情、关税战,虽然业绩有起伏,但年均净利润高达481.3亿元,相当于茅台过去六年净利润的80%!这说明它还是挺能打的。
那么,中远海控到底是怎么在风云变幻的商业环境中保持坚挺的呢?
运量稳如泰山,并非想象中大起大落
很多人觉得航运就是个周期性行业,一会儿货多得运不过来,运价暴涨;一会儿又需求低迷,运价暴跌。但中远海控的财报显示,它的集装箱货运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波动。
2019年运了2574万个标准箱,2024年运了2594万个,只差了0.78%。各年运量波动范围都在10%以内。虽然具体航线运输情况有所变化,但这更多的是趋势变化,而非简单的周期波动。
我们来看看几条主要航线的情况:
-
跨太平洋航线(中美贸易): 2019年运量464万标准箱,疫情期间不降反升,达到500万。2022-2023年中美贸易遇冷有所下降,2024年又回升到481万。这条航线占总运量的比重也从18%提高到18.6%。
-
亚洲区内航线(含澳洲): 从2019年的799万标准箱上升到2024年的888万,增长了11.2%。占总运量的比重从31%提升到34.2%。
-
欧亚航线(含地中海): 2019年运量491万标准箱,2021年达到峰值510万,但最近三年持续下跌,2024年只有379万。占比从19.1%降至14.6%。
-
中国大陆地区: 2019年运量574万标准箱,2024年略有下降,为558万。占比从22.3%降至21.5%。
-
大西洋航线及其他航线: 2019年运量247万标准箱,2024年上涨至289万。占比从9.6%提高到11.2%。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 中美贸易战影响是有的,但跨太平洋航线的货运量并没有大幅下降,反而呈现波动上升态势。
- 欧亚航线货运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欧洲购买力下降,这与经济发展、货币政策、俄乌冲突等多重因素有关。
- 亚洲内部的货运量显著增长,这可能与东盟国家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有关。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3年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贸易总值达6.41万亿元人民币。
总而言之,美国很难找到中国制造的可靠替代,欧盟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下跌空间也不大,而且亚洲内部对中国制造的需求还有潜力可挖。所以,投资者们不用太担心中远海控会没货可运。
运价坚挺,量价关系并非一成不变
即使运量有些许波动,也会对运价产生很大影响,航线收入可能因此大起大落。但在中远海控的业务中,运量和运价并不总是正相关的。
我们重点分析运量占比较大的跨太平洋和欧亚两条航线:
先看跨太平洋航线。过去六年,中远海控跨太平洋航线的平均运量为470万标准箱。
年份 | 运量(万标准箱) | 航线收入(亿元) |
---|---|---|
2019 | 464 | 407.6 |
2021 | 500 | 856.1 |
2022 | 451 | 1151 |
2023 | 404.1 | 404.1 |
2024 | 481 | 659.4 |
可以看到,2021年运量只比2019年多了7.8%,但航线收入却翻了一番还多。2022年运输量进一步降至451万标准箱,航线收入却不降反增。这很可能是因为航司为应对中美可能的脱钩而减少了运力投放。2024年,尽管美国仍在努力脱钩,但中远海控跨太平洋航线的运量和收入都实现了增长。
再看欧亚航线。与2019年相比,2024年该航线的货物少运了100万箱,但支付的运费却上涨了60%。
年份 | 运量(万标准箱) | 航线收入(亿元) |
---|---|---|
2019 | 491 | 289.5 |
2021 | 513 | 935 |
2024 | 379 | 比2019年高出60.5% |
2021年运输了513万标准箱,运量仅增加了4.5%,航线收入却从2019年的289.5亿元增至2021年的935亿,增幅高达223%。
通过这两条受贸易战影响较大的关键航线,不难看出,中远海控各个航线的价格指数虽有波动,但总体上涨趋势非常明显。以2019年运价为基准,到2024年中远海控跨太平洋航线、亚洲内部航线、大西洋及其他航线的单箱收入均有明显上涨,价格指数均在150上下。亚欧航线的单箱收入更是从590元增至1226元,价格指数达到208。
成本控制有道,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对于所有行业而言,成本与价格的关系都是至关重要的。航运业务也不例外。集装箱货运的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运输成本、航程成本和船舶成本。
从过往六年的数据来看,中远海控的主要成本与运价基本同涨同跌,这意味着运价上涨时航运公司与供应商分享了红利,运价下跌时上游企业也帮助航运公司分担了损失。
我们再来看看中远海控的净利润与运价指数。以2019年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CCFI的均值为824点,中远海控营收1510亿元,净利润为67.6亿元为基准,进行指数化处理,可以揭示航运市场整体表现与中远海控的运价及净利润之间的关系。
年份 | 净利润(亿元) | 利润上涨幅度(相对于2019年运价上涨幅度) |
---|---|---|
2020 | 99.27 | 1.23倍 |
2021 | 892.96 | 4.17倍 |
2022 | 1096 | 4.79倍 |
2023 | 238.6 | 3.1倍 |
2024 | 491 | 3.86倍 |
由此可见,自2019年以来,中远海控的盈利能力一直在大幅提高。
- 即使在2023年运价低迷的情况下,中远海控的净利润仍然是2020年的2.4倍。
- 中远海控的净利润对运价的放大倍数约为4倍。
抄底李嘉诚?中远海控或将迎来新增长
最近,李嘉诚要卖港口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据悉,中远海控集团的母公司中远海运集团近日正与由贝莱德牵头的财团,就参与收购李嘉诚旗下港口进行洽谈。
中远海控旗下的中远港口在全球39个港口运营着375个泊位,其中226个为集装箱专用泊位,年处理能力为1.24亿标准箱。经过多年努力,中远拥有诸多海外两港的股权,集中包括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秘鲁钱凯港、阿布扎比港、德国汉堡港等。但中远港口的绝大多数资产仍然位于中国地区。
截至2024年末,长和集团拥有分布在24个国家的53个港口,共计295个泊位,年吞吐量8750万标准箱。长和集团下港口的吞吐量也主要来自海外。
中远港口 (2024年) | 长和港口 (2024年末) | |
---|---|---|
总吞吐量 | 1.44亿标准箱 | 8750万标准箱 |
中国地区港口吞吐量 | 3228万标准箱 | 约2000万标准箱 (推测,总吞吐量-海外吞吐量) |
海外港口吞吐量 | 1274万标准箱 | 约6750万标准箱 |
因此中远港口与长和港口有极好的互补性。如果中远港口能够获得长和港口25%的股权,其港口营收及海外权益吞吐量甚至有望实现翻倍。
总而言之,中远海控这家公司,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有韧性,也更有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