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最近金融市场的大事儿。昨天,美联储主席在怀俄明州杰克逊霍尔的年度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可是全球瞩目的焦点。他表示,美国经济前景可能需要调整货币政策立场。这话一出,整个股市都沸腾了,标普500、纳斯达克、罗素2000指数,蹭蹭蹭地往上涨,涨幅高达1.5%到1.9%不等。
现在很多财经博主都在说,美联储9月份一定会降息,仿佛这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儿。但是,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个关键点:如果美联储真的在9月份降息,那很可能只有一个原因——美国经济已经非常糟糕了!
降息并非总是好消息
别忘了,1987年时任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曾经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如果你觉得我表达得过于清晰,那你一定是误解了我的意思。” 这句话放在现在同样适用。美联储一直在强调,美国经济目前面临着非常不确定的局面,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危险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美国的劳动力市场失业率正在上升;另一方面,通货膨胀率仍然高于美联储的目标,也就是2%的中心利率。这意味着,通胀问题仍然存在,而劳动力市场却在走下坡路。更奇怪的是,由于驱逐移民等因素,劳动力市场还呈现出一种非常不寻常的平衡状态。这些都是美联储在这次讲话中提到的。
所以,美联储表示,他们需要看到更多的数据才能做出决定。就像之前说过的,美国的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在上涨,但是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却没有明显上涨。
PPI 与 CPI 的背离意味着什么?
举个例子,工厂里生产一把勺子,出厂价格已经从1.8元涨到了2元,但是在超市里,你看到的勺子价格仍然是2.2元,并没有涨价。那多出来的两毛钱利润去哪儿了呢?
这是因为PPI到CPI之间通常有3到6个月的时间差。所以,现在说没有通胀,可能还为时过早。美联储之前也反复提到,企业都在大量备货,等待特朗普政府稳定后,全球经济就能一片大好。甚至在欧洲关税政策出台之前,大家都拼命囤货,导致物流压力巨大。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企业用库存抵消了市场的波动。一旦库存消耗殆尽,波动就会立刻显现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PPI在升高。
股市狂欢背后隐藏的危机
当所有人都非常乐观的时候,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候。就像我和一位投资朋友争论的,他认为美国股市每天都存在风险,难道我们就不做多吗?
但是,系统性风险和短期风险是两码事。现在美国面临的是系统性风险,股市同样面临着系统性风险。所以,现在只剩下机构和狂热的散户在买入股票。机构正在做对冲,慢慢撤离,而散户却在疯狂涌入。
数据对比:机构与散户的投资行为
投资者类型 | 投资行为 | 风险评估 |
---|---|---|
机构 | 对冲,逐步撤离 | 规避系统性风险 |
散户 | 持续买入,热情高涨 | 风险意识相对薄弱 |
美国的资产价格已经非常昂贵了,现在再去买入,风险极高。一旦市场下跌,很可能就是崩盘式的下跌。
那位投资朋友还在说,AI没有泡沫。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美联储的困境与未来的挑战
鲍威尔在讲话中提到,虽然劳动力市场看似平衡,但这种平衡却很奇特,源于劳动力供需双方显著的放缓。就业的下行风险正在上升,一旦风险成为现实,很可能迅速演变成裁员人数大幅增加和失业率上升。
今年上半年的GDP增速约为2024年增速的一半,部分原因是消费者支出在放缓。这些都不是股市持久牛市的必要条件。一切都在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美联储的核心目标仍然是控制通胀。现在PPI指数在上升,CPI指数却没有动,至少需要3到6个月才能看到影响。所以,美联储现在正走在钢丝上,任何决策都可能带来更加恶劣的影响。
很多人认为,股市好就会导致就业市场好。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美国股市现在面临的是系统性风险。
总之,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分析,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