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刚刚出炉的美国6月份就业数据。表面上看,这份数据似乎还不错,但魔鬼往往藏在细节里,咱们得好好剖析一下,看看它到底给7月份美联储的议息会议传递了什么信号,以及背后隐藏着哪些风险。
非农数据:表面繁荣下的隐忧
先看大家最关注的非农新增就业数据,6月份新增了14.7万人,高于市场普遍预期的10.6万人,也比5月份修正后的14.4万人略高。而且,和过去几个月不断下修的情况不同,这次的数据出现了上修的趋势。
但问题来了!仔细分析上修的过程,你会发现,数据修正得简直“面目全非”。比如,4月份的数据,最初交通仓储是就业增长的主力军,但修正后,直接变成了负数。而专业和商务服务,原本表现平平,修正后却成了拉动就业的主力。这种修正幅度之大,让人不禁怀疑数据的真实性和参考价值。
更让人担忧的是,4月份和5月份的数据虽然整体上修,但私人部门的数据却都在下修。尤其是4月份,商品制造业类的数据下修幅度非常大,建筑业和制造业的新增就业几乎被修正为零。而上修的动力,主要来自政府部门。这就有点奇怪了,前几个月政府部门还因为联邦政府裁员而表现不佳,难道现在一下子又支棱起来了?
就业结构:政府部门“一枝独秀”?
再来看看本月新增就业数据的结构,问题就更明显了。私人部门新增就业仅为7.4万人,创下了去年10月以来的新低。特别是私人服务部门,新增就业几乎被“砍半”。而原本吸纳就业最多的私人教育和医疗服务,这次也表现平平。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政府部门增长了7.3万人,占整体新增就业的一半。这种占比在历史上都非常罕见。更细致地看,这其中大部分增长都来自于教育相关领域,高达6.45万人,占政府新增就业的88%。这种突如其来的教育口新增,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种结构上的不平衡,不得不让人担心:经济是不是真的遇到了大问题?私人部门“熄火”,靠政府部门“撑场面”,这种模式能持续多久?
失业率下降:真的意味着一切都好吗?
再来看看失业率,6月份从4.2%下降到了4.1%。从数据上看,劳动力减少了13万人,就业增加了9.3万人,失业人数减少了22.2万人。但关键在于,永久性失业人数也在小幅下降。
综合来看,6月份的两组数据,似乎都在指向一个“不错”的结论:失业率降低,永久性失业人数减少,数据也出现了首次上修。也正因如此,市场上关于7月份降息的概率已经降到了接近于零。
数据背后的三重隐忧
但咱们还是要保持清醒,这份数据背后至少隐藏着三重隐忧:
-
数据结构不乐观: 私人部门新增就业几乎减半,主要依靠政府部门“撑场面”,这种结构的可持续性存疑。
-
数据修正“面目全非”: 上修部分主要来自政府部门,而私人部门都在下修,这加剧了人们对数据滞后性和不准确性的质疑。
-
政策扰动: 美国目前的就业市场,可能受到驱逐非法移民政策的影响。如果大量非法移民被驱逐,会空出大量职位,导致就业数据虚高,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真的扩张。
除了数据,我们还应该关注什么?
所以,除了关注就业数据本身,我们还需要关注更多的软性数据,比如美联储发布的褐皮书、消费者信心指数等等。从6月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来看,人们对就业市场的判断和预期略微趋冷。而且,6月份整体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出现了回落。特别是对收入、商业和劳动力市场状况的预期指数,下降了4.6个点。通常来说,这一数字低于80就意味着经济衰退即将开始。
美联储的下一步:通胀或是关键
当然,从美联储的角度来看,就业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恶化,但关税对通胀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特别是伴随着七八月份,对等关税可能会进一步提高,通胀水平可能会更高。
关税类型 | 目前水平 | 未来趋势 |
---|---|---|
暂缓期关税 | 10% | 可能提高 |
对等关税 | 待定 | 高于10% |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和越南达成的贸易框架协议,涉及到了转运部分,针对中国通过越南等国家间接转运到美国的商品,关税税率会更高。
总而言之,美国6月份的就业数据,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美好。数据结构不平衡、修正幅度过大、政策扰动等等因素,都为未来的经济走势蒙上了一层阴影。而美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除了关注就业数据,更需要密切关注通胀走势,以及各种软性数据所传递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