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页

中国经济真相:吴思揭秘“顶残”下的市场与产权逻辑

发布时间: 2025-07-08 12:06:57

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有点深奥,但又和咱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中国的市场和产权。历史学者吴思的新书《鼎残:中国市场和产权的构造和逻辑》,就试图剖析这背后的运行逻辑。这本书一出,估计会引起不小的震动,毕竟,敢于直面现实,深刻思考的人,总是值得敬佩的。

吴思老师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啥呢?简单来说,他认为中国的市场和产权,存在着一种“顶残”的状态。啥意思?就是说,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们,抬头一看,上面总有一个残缺的、不确定的东西压着你。

啥是“顶残”?老干部一语道破天机

吴思老师讲了一个让他深受震动的故事。一位老干部跟他说,中国就像手里的面团,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想捏成什么样就捏成什么样。这句话背后,是权力对市场和产权的绝对掌控。

真正的市场主体,无论是农民、工人还是商人,他们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困境:在权力面前,个人的产权是脆弱的,缺乏保障的。

产权的“顶残”体现在哪?

吴思老师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英国的制度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强调的是房屋产权的不可侵犯。但在咱们这儿,拆迁队就能进,甚至一个县级干部就能让你家破人亡。

更可怕的是,这种“顶残”的状态是分层的。如果你只是个普通农民,邻居占了你一垄地,你还能去告状,争取自己的权益。但如果占你地的是镇长、县委书记的亲家呢?你还能告吗?

这就是现实,面对权力,你的产权往往不堪一击。而那些手握权力的人,他们面对更大的权力,同样也要选择“认账”、“送礼”,以求自保。

“三刀两补”:中国市场的特殊生态

吴思老师用“三刀两补”来形容中国市场的特殊生态:

年份 书号黑市价格
几年前 四五千元
2021年 4 万元左右
现在(预估) 5 万元

这“三刀两补”下来,市场早就畸形了。该有的自由竞争没了,该有的多元化也没了。

从秦始皇到今天:官家主义的演变

吴思老师还梳理了中国官家主义的演变历程,从秦始皇的典型官家主义,到后来的世族官家主义、地主官家主义、部族官家主义、工农官家主义,再到现在的资本官家主义。

我们是谁?中国市场的“龟形结构”

面对这样的市场,我们是谁?吴思老师借用了陶然和苏福斌两位教授的“龟形结构”理论,来描述中国经济的形态:

这种结构下,民营企业再努力,也逃不过被“抽血”的命运。

中经报联案例:民营资本的悲歌

吴思老师还提到了《中国经营报》和《精品购物指南》的案例。这两家报纸原本是民营资本创办的,做得风生水起。但后来,因为产权问题,被官方以极低的代价收走。

这个案例背后,是民营资本在权力面前的无奈。你想好好发展,想做大做强,但一不小心,就会被“收割”。

如何命名这种市场?

面对这种既有市场活力,又有权力干预的复杂局面,应该如何命名呢?

说到底,无论是哪种命名,都指向一个核心问题:在权力主导下,中国市场和产权的逻辑,与西方自由市场有着本质的区别。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对中国的市场和产权,有更深入的了解。

标签: 市场 官家 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