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页

网约车外卖生存实录:京沪深司机收入大揭秘,谁在“负重前行”?

发布时间: 2025-07-08 10:42:18

最近跟几个朋友聊到国内网约车和外卖行业,大家对收入啊、工作强度啊都挺好奇。正好我看了几个相关的视频,今天就跟大家伙儿唠唠,看看这行到底咋样。

先说网约车吧,以前总听人说在北京跑网约车收入能达到中等水平,可现在的情况好像有点变化。

北京网约车:高收入神话破灭?

视频里有位老司机在北京跑了五六年网约车,一天跑十一六十单,一个月下来也就八九千块钱。这跟之前听说的“月入过万”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当然了,也有人说那些“月入过万”的司机是“吃在车上,睡在车上”的拼命三郎,拿命换钱。这位老司机也说了,现在一天从早晨七点跑到晚上十点,运气好能挣五六百,运气不好也就三百左右。想多挣点,得接那种“特惠单”,但那价格,真叫一个“低廉”。

更让人无奈的是,现在干这行的人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以前开大货车,到哪儿都有人递烟倒茶,现在跑网约车,乘客可不会把你当“师傅”看待。

这位老司机心态倒是挺好:“我这个没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我想干就干,不想干我就睡觉。” 毕竟是本地人,跑车更多是为了生活,不是为了“那几个臭钱”跟自己过不去。

划重点:

深圳网约车:高工时低回报?

视频里提到,在深圳跑网约车,一天工作13-14个小时,可能也就挣个七八千,八九千。

对比北京和深圳:

城市 工作时长(小时/天) 预计月收入(元)
北京 13-14 8000-10000+
深圳 13-14 7000-9000

这么看来,深圳跑网约车的性价比好像更低一些。

外卖小哥的辛酸:谁来保障他们的权益?

外卖小哥的困境,那更是让人唏嘘。视频里一段“开门杀”的事故,直接把这个群体的生存现状摆在了我们面前。

事故本身其实很简单:外卖小哥骑电动车送餐,一辆出租车上的乘客突然开车门,直接把外卖小哥撞倒了。

但问题就出在这之后:

这里面暴露了几个问题:

  1. 电动车超速问题: 国内对电动车有速度限制,很多外卖小哥为了多送单,会解除限速,一旦发生事故,可能要承担全部责任。
  2. 出租车司机安全意识问题: 出租车司机有义务提醒乘客注意开关车门,避免发生意外。
  3. 平台考核机制: 平台对外卖员有严格的考核,超时、差评都会影响收入,导致外卖员不得不争分夺秒。

电动车 vs 燃油车:谁更环保?

视频里还提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观点:燃油车的环保性可能比电动车更强?

汽车流通协会的秘书长表示,燃油车在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是很低的,而电动车在电池制造过程中,碳排放是极高的。

当然,这个观点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毕竟电动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燃油车 VS 电动车:

特点 燃油车 电动车
环保性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低,但尾气排放污染空气。 电池制造过程碳排放高,使用过程零排放。
税收 作为奢侈品管理,税收高。 作为无税产品,成本较低。
驾驶体验 驾驶体验成熟,但噪音较大,加速性能相对较弱。 加速性能强,噪音小,但操控感可能不如燃油车。

小米汽车:是“真香”还是“智商税”?

最后,视频里还聊到了最近很火的小米汽车。

作者认为,雷军的销售能力很强,但小米汽车的质量和品质还有待考量。他提到,小米汽车在路上出现问题的案例比较普遍,而且很多技术可能都不是自己的,有“试验车”的嫌疑。

另外,作者还对比了蔚来、问界等其他品牌的电动车,认为问界的驾驶感受更好,更接近传统燃油车。

总之,网约车、外卖、新能源车,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坑”和“雷”。想要入行,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调查和准备,别被那些“高收入”的宣传给忽悠了。

标签: 汽车 电动车 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