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咱们接着聊聊诉讼那些事儿。上次跟大家讲了诉讼的第一程序——讲故事(Pleadings),和第二程序——讲证据(Discovery)。今天就来聊聊第三个程序,也是诉讼的最后阶段:庭审!
当案件进入庭审程序,这意味着什么?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几件事儿你得心里有数:
-
新证据,Say Goodbye!
过了证据提交的阶段,想再往里塞新东西?没门儿!法庭可不是垃圾桶,随便捡来的都往里扔。 * 庭审分两步走
庭审这玩意儿,不是一口气就冲到终点的。它分两部分:审前准备和正式审讯。 审前准备,这个环节至关重要!
审前准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审前准备,顾名思义,就是为正式开庭做准备。时间不长,可能就一个半小时,或者一个钟头。干嘛用呢?
双方律师,带着大律师,和法官见个面,说说案情。让法官心里有个数,这案子讲的是啥故事,双方的争议焦点在哪儿。
-
理清思路
把事实和法律观点捋清楚,提前告诉法官。 * 预估战况
法官会了解双方打算传唤多少证人,证人要讲什么内容,大概需要几天时间。 * 排查问题
看看有没有需要呈堂的证据,这些证据的排列顺序是否符合法官的“口味”。
会不会有太多重复的内容?有没有重要的东西被忽略?有些证据材料是不是过于模糊难以辨认?这些都要在审前准备阶段搞清楚。
如果在审前准备阶段,法官觉得对案子有了初步了解,可能会给出一些指示,比如:
- 把证据按照法官喜欢的格式整理好。
- 安排好庭审时的翻译(如果需要)。
- 确定庭审时使用的语言:是英文陈述、广东话盘问,还是用广东话进行,英语翻译?
庭审文件准备:细节决定成败
在正式开庭前,控辩双方的律师团队,都必须按照规定,提交一系列指定的文件。
- 审讯文件清单
- 审讯文件夹
- 案件概要
这些都要提前准备好,交给法庭审阅。
更重要的是,还要准备好“开案陈词”,以及支持己方观点的法律条文。这些文件,也要提前交给对方律师团队参考,并针对对方的陈述做出回应。
只有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才能正式开始审讯。
咱们下回再聊,真正进入审讯阶段,律师和当事人都要做哪些准备,庭审的流程又是怎样的。咱们下集再见!